《百一进方》卷五:二贤散

处方

橘红500克 甘草 盐各120克

制法

上药用水1.25升,慢火煮烂,晒干,为末。

功能主治

主痰饮。

用法用量

温开水调服。

备注

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医学纲目》卷二十五补。

摘录

《百一进方》卷五

《百一》卷五,名见《医学纲目》卷二十五:二贤散

别名

二贤汤、三圣散、涤痰散

处方

橘皮(去白取红)1斤,甘草4两,盐4两。

制法

水5碗,慢火煮,焙干,捣为细末。

功能主治

消积块,进饮食。清肺,消痰,定嗽,解酒毒。主痰饮内停,食后胸满,翻胃,噎膈,肝气痛。膈中痰饮。肝气痛,常服除根。脾家冷积,每食已辄胸满不下,百药不效者,兼治一切痰气。翻胃及痛。

临床应用

食后胸满外舅莫强中服之,腹痛,利下物数块如铁弹子,臭不可闻,旧苦食后胸满之疾豁然顿愈。

用法用量

二贤汤(《普济方》卷一六五)、三圣散(《医灯续焰》卷十二)、涤痰散(《回春》卷二)。本方改为丸剂,名“润下丸”(见《医方集解》)。

注意

虚弱人慎用。

各家论述

《医方集解》:此足太阴、阳明药也。陈皮燥湿而利气,湿去则痰涸,气顺则痰行。食盐润下而软坚,润下则痰降,软坚则痰消。痰在膈中,故用甘草引入胃,甘草经蜜炙,能健脾调胃,脾胃健则痰自行矣。

摘录

《百一》卷五,名见《医学纲目》卷二十五

二仙散

《仙拈集》卷四:二仙散

处方

轻粉、硫黄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诸癣。

用法用量

蜜调搽。

摘录

《仙拈集》卷四

《寿世保元》卷八引黄宾江方:二仙散

处方

穿山甲(用好浆儿酒1斤浸,将山甲微火炙干,再浸再炙,以酒干为度)1两,麝香2分,朱砂(以麻黄水煮过)1钱。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痘疮,寒战咬牙,6-7日陷而不发,不灌脓,陷入黑色,气欲绝者。

用法用量

每服5-7分,或1钱,温酒调下。

注意

有泻者,不宜服。

摘录

《寿世保元》卷八引黄宾江方

《古今医鉴》卷十五引黄宾江方:二仙散

处方

白芷(未溃者用1两,已溃者用5钱),贝母(未溃者用5钱,已溃者用1两)。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发背痈疽,已成未成,已溃未溃,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

好酒煎服。

摘录

《古今医鉴》卷十五引黄宾江方

《医学入门》卷六:二仙散

处方

仙灵脾、威灵仙各等分。

功能主治

痘后食毒物,眼睛凸出。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医学入门》卷六

《得效》卷九:二仙散

处方

蓬术1两半(煨),玄胡索1两,蛤粉3两,陈皮1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因久坐、久立阴湿之地,当风醉脱靴鞋,而成脚气。若暑月久立,湿热郁蒸,荣滞不和发热;冬月寒气冷麻,或发疼痛闷乱,晴阴皆发。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炒黑豆50粒,以汤1盏,加生姜3片,煎至5分,去滓调服。

摘录

《得效》卷九

《卫生宝鉴》卷十三引李管勾方:二仙散

处方

白矾(生用)、黄丹各等分(一方加雄黄少许)。

制法

上药各为末。

功能主治

疔肿恶疮。

用法用量

临用时各抄少许和匀,三棱针刺疮见血,待血尽上药,膏药盖之。不过3易,决愈。

摘录

《卫生宝鉴》卷十三引李管勾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