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角丸
《中国药典》:槐角丸
处方
槐角(炒)200g 地榆(炭)100g 黄芩100g 枳壳(炒)100g 当归100g 防风100g
性状
为黑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苦、涩。
炮制
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45~5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30~15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
清肠疏风,凉血止血。用于肠风便血,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
密封。
摘录
《中国药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槐角丸
处方
槐角(去枝、梗,炒)500克 地榆 当归(酒浸一宿,焙)防风(去芦)黄芩 枳壳(去瓤,麸炒)各250克
制法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清肠凉血。治肠风、痔漏下血,伴里急后重。肛门痒痛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饮下,不拘时候。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抉寿精方》:槐角丸
处方
槐角子30克 枳壳(麸炒)当归尾 黄芩 黄柏 侧柏叶(各酒洗)黄连 荆芥穗 防风 地榆各15克
制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肠风下血。
【禁忌】忌食生冷。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腹时用米汤送下。
摘录
《抉寿精方》
《御药院方》卷八:槐角丸
处方
槐角1斤(麸炒令焦,熟拣净),黄耆(锉)4两,枳壳(麸炒,去瓤)4两,熟干地黄4两,当归4两,防风4两,木香1两。
制法
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肠风痔疾,大便涩滞,气结不通,饮食衰少,面黄肌瘦,或下血不止,或在便前,或在便后者。
用法用量
每服60-70丸,温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御药院方》卷八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槐角丸
处方
槐角(炒)144两,红花12两,黄芩96两,防风48两,槐花(炒)96两,地榆炭96两,赤芍48两,大黄48两,枳壳48两,当归48两,生地96两,荆芥穗48两。
制法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钱,或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
疏风凉血,泻热润燥。主大肠火盛,滞热便秘,肠风下血,痔疮痛痒。
用法用量
蜜丸每服1丸,水丸每服3钱,空腹温开水送下,1日2次。
注意
忌食辛辣厚味。
摘录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医级》卷八:槐角丸
处方
槐角4两,侧柏叶(炒)2两,荆芥(炒)2两,白术(炒)2两,枳壳1两,黄芩1两,地榆1两,当归1两,防风1两。
制法
米糊为丸。
功能主治
肠风下血,及脾胃虚而不调,粪后带红,脱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米汤送下。
摘录
《医级》卷八
《医略六书》卷二十五:槐角丸
处方
槐角3两(炒),防风1两半,黄芩1两半(炒),当归3两,枳壳8钱(炒),升麻5钱,地榆3两(炒),生草5钱。
制法
上为末,醋为丸。
功能主治
肠风痔血,脉浮数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米饮送下。
各家论述
方中槐角清大肠以凉血,地榆涩血室以止血,黄芩清热宽肠,防风疏风胜湿,当归养血脉,枳壳破滞气,生草缓中泻火,升麻散热升清也。醋丸米饮下,使热散气清则结化风消而广府肃清,何肠风痔血之不痊哉!此疏利之剂,为肠风痔血之专方。
摘录
《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疡医大全》卷二十三:槐角丸
处方
槐角子8两,槐花8两,槟榔4两,黄芩3两,刺猬皮2个(酒浸,焙)。
制法
上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痔漏。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空心白汤送下。
摘录
《疡医大全》卷二十三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槐角丸
处方
槐角、当归、地骨皮、猬皮(炙)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痔瘘。
用法用量
每次空心服50丸。
摘录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
《扶寿精方》引朱上卿方:槐角丸
处方
槐角子1两,枳壳(麸炒)5钱,当归尾(酒洗)5钱,黄芩(酒洗)5钱,黄柏(酒洗)5钱,侧柏叶(酒洗)5钱,黄连5钱,荆芥穗5钱,防风5钱,地榆5钱。
制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肠风下血,不间粪前后,远年近日。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米汤送下。
注意
忌生冷。
摘录
《扶寿精方》引朱上卿方
《血证论》卷八:槐角丸
处方
槐角3钱,地榆2钱,黄连1钱,黄芩3钱,黄柏3钱,生地3钱,当归3钱,川芎1钱,防风2钱,荆芥2钱,侧柏2钱,枳壳2钱,乌梅3枚,生姜1钱(汁)。
功能主治
清火和血。主肠风下血。
各家论述
方中防风、生姜以祛外来之风,乌梅、荆芥以治内动之风。为肠风立法,本于仲景白头翁及葛根诸汤之意。
摘录
《血证论》卷八
《直指》卷二十三:槐角丸
处方
槐角1两,防风半两,地榆半两,当归半两,枳壳(制)半两,木贼半两,茯神半两。
制法
上为末,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肠风泻血,脱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饮送下。
摘录
《直指》卷二十三
《局方》卷八(宝庆新增方):槐角丸
别名
地榆槐角丸
处方
槐角(去枝梗,炒)1斤,地榆半斤,当归(酒浸1宿,焙)半斤,防风(去芦)半斤,黄芩半斤,枳壳(去瓤,麸炒)半斤。
制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止痒痛,消肿聚,驱湿毒。清肠疏风,凉血止血。主五种肠风泻血。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大肠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胬肉如奶,名举痔,头上有乳名瘘;及肠风疮内小虫,里急下脓血。
用法用量
地榆槐角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昌方)。
摘录
《局方》卷八(宝庆新增方)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惠眼观证》:槐角丸
处方
槐角(蜜炙,为末,炒)1钱,胡椒49粒,巴豆2粒(不出油,研烂,入诸末再研),丁香20粒。
制法
上为细末,烂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消积滞。主气疾,腹内常痛。
用法用量
每服5丸,空心姜汤送下。
摘录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惠眼观证》
《疮疡经验全书》卷七:槐角丸
处方
槐角(去梗,为末,入乌牛胆内,挂透风处)。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
痔漏有脓血,大便结燥,肿硬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40丸,平胃散作汤送下。
摘录
《疮疡经验全书》卷七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槐角丸
处方
炒槐角1两,枳壳5钱(炒),橘红3钱(老树),甘草1钱。
制法
上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赤金为衣。
功能主治
清肠止血。主痔漏。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梨藕汤送服。
摘录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槐胶丸
《圣济总录》卷四十一:槐胶丸
处方
槐胶(以酒化为膏)2两,牛黄(别研)半两,麝香(别研)半两,羚羊角(镑)1两,石龙子(炙焦,别研)1枚,蜈蚣(微炙,别研)5枚,丹砂(研)半两,干蝎(微炒,别研)半两,蜚蠊(炒焦,别研)7枚,芫青(炒焦,别研)7枚,虻虫(炒焦,别研)14枚,(庶虫)虫(炒焦,别研)7枚,巴豆49粒(用水煮紫色,去皮膜心,研如膏,存油)。
制法
上各为末,拌匀,用糯米粥和槐胶、巴豆成膏,以和诸药,丸如绿豆大,别以丹砂为衣。
功能主治
肝约血聚,使人多怒,面青胁痛。
用法用量
每服3丸,木香汤送下,甚至5丸,不拘时候;如人行20里再服。以知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圣济总录》卷十二:槐胶丸
处方
槐胶2两,天麻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蔓荆实半两,何首乌(去黑皮)1两,甘草(生,锉)半两,人参半两,生干地黄(焙)1两,防风(去叉)1两,槐花(炒)3分,菊花3分。
制法
上为末,用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以丹砂为衣。
功能主治
风气肢节疼痛,遍身搔痒麻木,头目昏痛,咽膈烦满。
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荆芥、薄荷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