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卷三九一引《保婴方》:化癖丸

处方

京三棱(煨,锉)1两,石三棱半两,鸡爪三棱半两,广术(煨,锉)半两,木香半两,茯苓(去皮)半两,枳壳(麸炒,去瓤)3钱半,槟榔3钱,青皮(去白)3钱,荜澄茄3钱,荜茇3钱,硇砂(另研)2钱半,枳实(麸炒,去瓤,生)1两,陈皮(去白),黑牵牛(4两取头末)1两,青礞石半两(另研),香附子(炒)1两,大黄(另取末)1两半。

制法

上药除大黄末外,为细末,用米酽醋2升,入大黄末同熬成膏子为丸,如黄米大。

功能主治

消化癖积,宽胸顺气,美进乳食。主小儿胁下癖积坚硬,面色萎黄,烦躁发热,口燥咽干,肌肉消瘦,不进乳食,心腹胀满,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渐加至30-40丸,空心、临卧乳汁送下,或温米汤亦可,1日2次。

摘录

《普济方》卷三九一引《保婴方》

《春脚集》卷四:化癖丸

处方

锦荘黄1两(酒蒸),炮黑姜5钱,熟附子3钱,九肋鳖甲8钱。

制法

用好醋,将鳖甲煮一炷香时取起,再用酥炙黄色,同上3味共为细末,以过3年老陈醋1升,熬至半升,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癖积心腹,内结如拳,及脐腹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或15丸,空心米汤送下。取下积如鱼脑败血,烂肉青泥即愈。以后须用补脾药调理。

摘录

《春脚集》卷四

《活幼心书》卷下:化癖丸

处方

南木香半两,陈皮(去白)半两,莪术(去毛,炒)半两,三棱(炮,锉)半两,青皮(巴豆9粒,去壳膜心,微炒)半两,枳壳(水浸润去壳,锉片,麦麸炒微黄)半两,槟榔半两,白术2钱,丁香2钱,细墨(烧存性)4钱。

制法

上除木香、槟榔、丁香不过火,余7味焙,同前3味为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癖结气块,在两胁之间,日久不化,乍寒乍热,脏腑不调,米谷不消,哽气喘促,胸腹满闷及丁奚哺露。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至21丸,空心清米汤送下;有寒热往来,以柴胡饮间服。

注意

忌油腻生冷饮食。

摘录

《活幼心书》卷下

《圣济总录》卷一七六:化癖丸

处方

生姜(切片子,晒干为末)2钱,丹砂(研)2钱,巴豆霜1字,硇砂(研)2钱,白滑石(捣研)2钱。

制法

上为末。粟米饭为丸,如黄米大。

功能主治

小儿乳癖,肌瘦寒热,胁下鞕痛。

用法用量

每服2丸,奶食后临卧薄荷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圣惠》卷八十八:化癖丸

别名

化癖丹

处方

巴豆霜半两,腻粉1钱,硇砂1字,雄雀粪1分,黄鹰粪1分,朱砂1钱(细研)。

制法

上为末,用糯米饭为丸,如黍米粒大。

功能主治

小儿乳癖,结块久不消化,诸药无效。

用法用量

化癖丹(《鸡峰》卷九)。

摘录

《圣惠》卷八十八

化痞丸

《疡医大全》卷二十一引刘长随方:化痞丸

处方

莪术(醋炒)海浮石(煅)瓦楞子(煅)干漆 大茴香 山楂 穿山甲 丁香 五灵脂 白芷 陈皮 延胡索 木香 牡丹皮 青皮 桔梗 枳壳 胡椒 神曲 蒲黄 香附
桃仁 红花 川芎 当归 厚朴 砂仁 鳖甲(醋炒)朴消各9克 阿魏15克 小茴香 赤芍药 使君子(净肉)桂皮 铁花粉各120克 水红花子12克

制法

上为末,皂角煎汤泛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化症消痞。治症瘕痞块。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体壮者可加至40~50丸,酒送下,一日三次。(一料可活二人)

摘录

《疡医大全》卷二十一引刘长随方

《医学入门》卷六:化痞丸

处方

木香1两,人参1两,黄耆1两,当归1两,桔梗1两,黄连1两,三棱1两,莪术1两,鳖甲1两,夜明砂1两,绿矾1两,枳实1两,使君子1两,苦楝根1两,诃子1两,蛤蟆灰7钱半。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消癖进食,止泻和胃追虫。主诸疳癖积。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饮送下。

大人症瘕,去夜明砂、蛤蟆、黄连,为丸梧桐子大服。

注意

忌生冷、杂果发脾之物。

摘录

《医学入门》卷六

《玉案》卷四:化痞丸

处方

黑丑(半炒半生)1两,槟榔1两,沉香1两,阿魏1两,针砂(醋炒)5钱,官桂1两2钱,青皮(醋炒)1两2钱,白术(土炒)1两2钱,苍术(米泔浸,炒)1两2钱,枳壳(麸炒)1两2钱,半夏(姜制)1两2钱。

制法

上为末,醋打面糊为丸。

功能主治

积气成块,并疟母而成痞块者。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空心姜汤送下。

摘录

《玉案》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