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卷中:薏苡附子败酱散

别名

附子汤(《圣济总录》卷一二九)、败酱散(《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薏苡附子散(《证洽准绳·疡医》卷二)。

处方

薏苡仁30克 附子6克 败酱15克

制法

上药三味,杵为粗末。

功能主治

排脓消肿。治肠痈内已成脓,身无热,肌肤甲错,腹皮急,如肿状,按之软,脉数。现用于急性阑尾炎脓肿已成,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腹部柔软,压痛不明显,并见面色苍白,脉弱等阳虚证候者。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顿服。

备注

本方所治肠痈,是由素体阳虚,寒湿瘀血互结,腐败成脓所致。方中重用薏苡仁利湿排脓,轻用附子扶助阳气,以散寒湿,佐以败酱破瘀排脓。配合成方,共奏利湿排脓,破血消肿之功。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中

汉·《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

出处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汉·《金匮要略》。本方又名“附子汤”“败酱散”“薏苡附子散”。

组成

薏苡仁十分(30克)、附子二分(6克)、败酱五分(15克)。

用法

上三味,杵为末,每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排脓消痈,温阳散结。

主治

主治肠痈内已成脓,身无热,肌肤甲错,腹皮急,如肿状、按之软,脉数。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炎、慢性肛窦炎、溃疡性结肠炎、湿疹等病症。

1.慢性前列腺炎:以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120例,与翁沥通胶囊治疗60例对照,疗程为8周。以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为评价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34%,对照组70.00%。(《四川中医》2007年第10期)

2.慢性盆腔炎: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予常规抗炎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煎服,疗程为2周。以下腹疼痛及腰骶酸胀疼痛等症状,妇科及理化检查为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27例,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6例,治疗组治疗3、6个月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药导报》2013年第1期)

3.慢性肛窦炎: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62例采用内服薏苡附子败酱散及外用太宁栓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甲硝唑静滴及外用太宁栓。疗程为1周。以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为评价指标。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6.80%,对照组为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年第1期)

4.溃疡性结肠炎: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对照组36例用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疗程为2个月。以临床症状、粪常规、肠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效10例,好转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78%;对照组显效8例,好转1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5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河北中医》2005年第3期)

5.湿疹:56例患者均予本方加连翘、牡丹皮、生地黄、当归治疗,以红斑、丘疹、渗出、瘙痒等症状为评价指标。结果:痊愈37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8%。(《中医药导报》2011年第9期)

方解

本方为肠痈脓成、日久不消、损及阳气之证而设。方中重用薏苡仁以利湿退肿,伍用败酱散清热活血,排脓消痈,两药合用,旨在使脓溃结散痈消;少佐附子辛热,助阳行郁,并防服寒药后更伤中阳。三药合用,清热排脓而不伤阳气,温阳扶正而不炽热毒,共奏清热排脓消痈,扶正助阳驱邪之功。气滞重者加木香、川楝子,若腹中肿块明显加桃仁、牡丹皮;脾虚气弱加党参、茯苓;局部时有灼痛重用败酱草,并适加黄芩。

现代研究

本方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胆囊炎、肝脓疡等病症。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认为薏苡附子败酱散中诸药有促进组织修复,改善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增强消炎和免疫功能,从而使坏死细胞恢复活力的作用。

方歌

薏苡附子败酱散,解毒散结力不缓,肠痈成脓宜急投,脓泻肿消腹自软。

摘录

汉·《金匮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