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盛肉腐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毒盛肉腐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感染邪毒炽盛,气血凝滞所表现出来的一类病证。根据病变脏腑不同,其证候类型及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于手足部疔疮、痈、锁喉痈等。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相关疾病
手足部疔疮、痈、锁喉痈
症状详情常见病
1、手足部疔疮
临床表现位红肿明显,疼痛剧烈,痛如鸡啄,肉腐为脓,溃后脓出肿痛消退;若溃后脓泄不畅,肿痛不退,胬肉外突,甚者损筋蚀骨;舌质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透脓托毒。方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读汤加皂角刺、炙山甲等。
2、痈
临床表现为红热明显,肿势高突,疼痛剧烈,痛如鸡啄,溃后脓出则肿痛消退。舌红,苔黄,脉数。治宜和营清热,透脓排毒。方用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3、锁喉痈
临床表现为肿势局限,按之中软应指,脓出黄稠,热退肿减;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化痰,和营托毒。方用仙方活命饮加减。
病因病因
本证由外感六淫邪毒,或皮肤外来伤害感染毒邪,或过食膏粱厚味,聚湿生浊,邪毒湿浊留阻肌肤,郁结不散,可使营卫不和,气血凝滞,经络壅遏,致毒盛肉腐而成。
表现临床表现
局部红肿明显,疼痛剧烈,痛如 ...
热实结胸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热实结胸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热邪阻结胸隔,以胸中烦热、懊侬,发热口渴,咳嗽气喘,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西医学中的肠梗阻、胸膜炎、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疾病中可见本证。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普通外科、胃肠外科、急诊科
相关疾病
肠梗阻、胸膜炎、胃穿孔、急性胰腺炎
症状详情常见病
肠梗阻、胸膜炎、胃穿孔、急性胰腺炎
临床表现为胸胁疼痛,心下硬满,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拒按,大便秘结或小有潮热,短气或喘息不能平卧,心中懊憹,口渴,苔黄厚,脉沉迟有力。治宜逐水涤饮,开胸泄热,方用大陷胸汤。
病因病因
本证由邪热内陷与痰水相结于胸胃所致。
表现临床表现
胸中烦热、懊侬,发热口渴,咳嗽气喘,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症情分析
邪热内陷与痰水相结于胸,气机郁胸,升降失调,不通则痛,胸胁疼痛,心下硬满,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拒按,大便秘结或小有潮热,短气或喘息不能平卧,心中懊憹,口渴;苔黄厚,脉沉迟有力为痰结之象。
治疗治法
泻热逐水破结
方药
大陷胸汤。
常用中药
大黄、芒硝、甘遂、葶苈子、杏仁、半夏、瓜 ...
阴虚阳亢,风阳上扰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阴虚阳亢,风阳上扰证,中医病证名。是指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虚火挟同上亢之肝阳侵扰目窍所致的证候。临床表现为头目胀痛,瞳神散大,视物昏朦,眼珠变硬,观火有虹晕,心烦失眠,眩晕耳鸣,口燥咽干。舌红少苔少津,脉弦细数。常见于绿风内障、青风内障等疾病中。
发病部位
目
就诊科室
眼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绿风内障、青风内障
症状详情常见病
绿风内障
临床见头目胀痛,瞳神散大,视物昏朦,观灯火有虹晕,眼珠变硬,心烦失眠,眩晕耳鸣,口燥咽干,舌红少苔,或舌绛少津,脉弦细而数或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平肝熄风。方用阿胶鸡子黄汤加减。
病因病因
素有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虚阳上扰,加之阴虚火旺,虚火挟及肝阳上逆,侵扰目窍而成。
表现临床表现
头目胀痛,瞳神散大,视物昏朦,眼珠变硬,观火有虹晕,心烦失眠,眩晕耳鸣,口燥咽干。舌红少苔少津,脉弦细数。
症情分析
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虚阳上扰,阴虚火旺,虚火上逆,头目胀痛,上扰清窍,则头目胀痛,瞳神散大,视物昏朦,眼珠变硬,观火有虹晕;热火扰心,伤阴灼津,则心烦失眠,眩晕耳鸣,口燥咽干;舌红少苔 ...
暑湿交阻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暑湿交阻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夏秋季节感受暑湿,客于营卫,阻于肌肉所表现出来的一类病证。常见于流注等疾病中,相当于西医脓血症、多发性肌肉深部脓肿及髂窝部脓肿。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流注
症状详情常见病
流注。
病因病因
本证由夏秋季节感受暑湿,客于营卫,阻于肌肉所致。
表现临床表现
局部漫肿疼痛,周身骨节酸痛,初起伴恶寒发热,头胀,胸闷,舌苔白腻,脉滑数。多发于夏秋之间。
症情分析
暑湿之邪交阻于肌肤,故有肌肉肿痛;夏季感受暑湿之邪,暑湿熏蒸壅阻肌肤,故见恶寒发热,胸闷呕恶,四肢关节酸痛;暑湿困阻清阳,故见头痛头晕;苔白腻、脉滑数为暑湿之象。
治疗治法
解毒清暑化湿
方药
清暑汤加减。
常用中药
连翘、花粉、赤芍、银花、甘草、滑石、车前子、泽泻、淡竹叶。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热陷心包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热陷心包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温邪侵入心包,闭阻心窍,以致机窍失灵而出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发热口渴,神志昏迷,或澹语、狂乱,面赤气粗,舌红苔黄,脉滑数。常见于风温等疾病中。
发病部位
心包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风温
症状详情常见病
风温
风热相煽,风乘火势,火借风威,病邪犯表,旋即入里,逆传变幻。包络受邪,神明被扰,心窍闭塞,危症叠出。可见高热,神昏,谵语,舌强语謇,四肢厥冷,甚则痉厥抽搐,舌绛无苔。治宜清心开窍,泻热止痉,方选清宫汤(《温病条辨》)送服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或至宝丹(《和剂局方》)、紫雪丹(《和剂局方》)。
病因病因
多由外感热病过程中,邪热炽盛不按一般传变规律,或由肺卫逆传心包;或由气分热盛,内陷心包;或因热病误治、失治,邪气盛而正气衰,逆传于心包。
表现临床表现
发热口渴,神志昏迷,或澹语、狂乱,面赤气粗,舌红苔黄,脉滑数。
症情分析
邪热炽盛,扰乱神明之府,以致神明失守。故有神昏谵语;舌为心苗,邪热阻于心窍,故舌謇而言语不利;热灼津液,故口干舌燥,筋脉失养则惊厥;邪热 ...
毒邪内闭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毒邪内闭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毒邪炽盛,内闭脏腑所致的证候,临床表现为壮热口渴,神昏澹语,面色暗红,便秘尿黄,舌红绛,苔黄,脉沉数。常见于疫毒痢。
就诊科室
小儿科、感染性疾病科
相关疾病
疫毒痢
症状详情常见病
疫毒痢
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壮热口渴,头痛烦躁,恶心呕吐,大便频频,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后重感特著,甚者神昏惊厥,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微欲绝。治宜清热解毒,凉血除积。方用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
病因病因
本证由毒邪炽盛,内闭脏腑所致。
表现临床表现
壮热口渴,神昏澹语,面色暗红,便秘尿黄,舌红绛,苔黄,脉沉数。
症情分析
毒邪炽盛,上扰心神,则神昏谵语;热毒深陷,伤阴灼津,则壮热口渴,面色暗红,便秘尿黄;舌红绛,苔黄,脉沉数为里热之象。
治疗治法
清热解毒,泄热开窍
方药
牛黄承气汤。
常用中药
牛黄、郁金、犀角、黄连、朱砂、梅片、麝香、真珠、山栀、雄黄、金箔衣、黄芩、大黄。
针灸治疗
高热惊厥者,针人中、百会、内关、风池穴,中强刺激。
其他治疗
1、大黄适量,研为细末,过筛,醋调为膏,用纱布包 ...
内闭外脱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内闭外脱证,中医病证名。泛指实邪内闭,而正虚欲脱,以发热,咳嗽气喘,或腹痛、里急后重,或二便不通,或心胸、脱腹绞痛,面白肢厥,冷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春温、风温、暑温、冬温、瘟疫等疾病中。西医学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胰腺炎等疾病中可见本证。
英文名称
syndrome of internal blockade and external collapse
就诊科室
小儿科、神经内科、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
相关疾病
春温、风温、暑温、冬温、瘟疫、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胰腺炎
症状详情常见病
1、流行性乙型脑炎
症见高热不退,昏迷不醒,喉有痰声,气息浅促,肢体抽搐,口唇青紫,四肢厥冷,面色晦暗,大汗淋漓,口噤,冷汗如油,项强,谵语,二便失禁,舌红。治宜开闭固脱。方用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味。
2、急性胰腺炎
症见脐周剧痛,呕恶身热,烦渴多汗,面色苍白,肢冷搐搦,舌质干绛,苔灰黑而燥,脉沉细而弱。治宜通腑逐瘀,回阳救逆。方用小承气汤合四逆汤加减。
病因病因
多由外感温毒、暑热或湿热 ...
毒滞肌肤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毒滞肌肤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内外邪毒相搏结,凝聚肌肤所表现出来的一类病证。根据病变脏腑不同,其证候类型及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于有头疽等疾病中。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相关疾病
有头疽
症状详情常见病
有头疽。
病因病因
本证内有脏腑蕴毒,复感毒邪,热毒内蕴,火毒炽盛,蕴结肌肤而发。
表现临床表现
多见于状年正实邪盛者。局部红肿高突,灼热疼痛,根脚收束迅速化脓脱腐,脓出黄稠;伴发热,口渴,尿赤;舌苔黄,脉数有力。
症情分析
毒邪郁肌,阻塞气血,气郁化火,与邪互结,毒火炽盛,则局部红肿高突,灼热疼痛,根脚收束迅速化脓脱腐,脓出黄稠;热盛伤阴,则发热,口渴,尿赤;舌苔黄,脉数有力为火热之象。
治疗治法
清热泻火,和营托毒
方药
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
常用中药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炒)、穿山甲(炙)、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其他治疗
外治法,初起用金黄膏加千捶膏外敷。溃脓期用金黄膏掺八二丹外敷;如脓水稀或灰绿,则改掺七三丹;若腐肉阻塞,脓液积蓄难出而有波动 ...
暑湿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暑湿证,中医病证名。指暑湿之邪交阻内蕴所致的,以口渴、神疲倦怠、肢体困重、关节酸痛、心烦面垢、汗出不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位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泄泻、感冒、呕吐等疾病中。
英文名称
syndrome of summerheat-damp
其它名称
暑湿内蕴证、暑湿热郁证
就诊科室
中医科
相关疾病
泄泻、感冒、呕吐
症状详情常见病
感冒
发热不扬,微恶风寒,汗出热不解,头身困重,胸脘痞满,纳呆,口干不欲饮,心烦,倦怠,小便黄少,或大便泄泻,苔腻,脉濡数。治宜清暑化湿,解表达邪。方用新加香薷饮。
病因病因
外感暑湿病邪,内因脾胃虚弱、元气不足。时值盛夏,湿气盛行,人之脾胃运化呆滞,加之饮食不节,损伤中气,则脾胃更见虚弱,暑湿病邪也易乘虚而入发病。
表现临床表现
口渴、神疲倦怠、肢体困重、关节酸痛、心烦面垢、汗出不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症情分析
暑湿阻中,气机不畅,升降失调,故胸脘痞闷;暑邪上扰,则目赤咽痛;卫气同病,肺气失宣,故咳嗽;舌红苔黄白相兼,脉濡数,乃暑湿之邪在卫气之象。
治疗治法
祛暑利湿
方药
新加 ...
热邪偏盛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热邪偏盛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导致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常见于风温等疾病中。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风温
症状详情常见病
风温
本证病变部位在阳明胃经,其热势为无形邪热弥漫。阳明胃热亢盛,壮热,恶热,苔黄而燥,脉浮洪或滑数。里热迫津外泄,故汗大出;热盛伤津,引水冷饮。治宜清热保津。方用白虎汤。
病因病因
因外感火热阳邪,或过服辛辣温热之品,或体内阳热之气过盛所致,病势急骤,形体壮实者,多为实热证;因内伤久病,阴液耗损而阳气偏亢者,多为虚热证。风热之邪袭于表,多为表热证;热邪盛于脏腑,或因阴虚阳亢所致者,多为里热证。
表现临床表现
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
症情分析
热邪偏盛,故身见壮热喜凉;火热上炎,而面红目赤;热结肠胃,则腹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热伤阴液,则小便短赤,口渴饮冷,引水自救;舌红苔黄为热邪之征,舌干为津液受伤;热为阳邪,鼓动血脉,所以脉象洪滑数实。
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