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男童,因“咳嗽半年多”于2018-01-26来诊。

** 病史介绍

患儿半年前开始出现反复咳嗽,外院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支原体抗体高,诊断为过敏性哮喘,给予阿奇霉素、开瑞坦、顺尔宁及中药等治疗好些但反复。现仍咳嗽,阵发性咳剧,卧位咳甚,咳甚伴喘,痰少难咳出,手汗,身难汗出,疲倦,无口干苦,饮水不多,纳眠可,大便调。舌淡红稍胖大苔白滑脉沉无力。

** 诊断

诊断:过敏性哮喘

** 辨证施治

四诊合参,此为太阳少阴合病,内有寒饮,拟小青龙汤加熟附子、苦杏仁解表散寒,温阳化饮,温肺止咳。

方药如下:

蜜麻黄7g 桂枝7g 白芍7g 干姜7g 细辛5g 法半夏7g 甘草7g 五味子7g 熟附子7g 苦杏仁6g,7剂,水煎内服,日一剂。

** 复诊

二诊:2018-01-29

药后好很多,家属诉服一剂即好很多,现基本不咳。前方细辛减至3g,继进七剂。

三诊:2018.02.08

稳定,偶尔干咳,近日少许流涕,精神好转,脉较前明显有力。

咳嗽基本愈,阳气渐复,水饮渐化,当恢复脾胃功能巩固疗效,以期改善体质,改予参苓白术散加减。

方药如下:

党参7g 麸炒白术7g 茯苓7g 山药10g 桔梗7g 薏仁7g 陈皮5g 枳壳5g,7剂,水煎内服,日一剂。

四诊:2018.02.14

咳嗽未再作,觉咽中偶有痰,余无不适。续予前方去枳壳,再服七剂巩固。

** 按语

此案患儿病程较久,饮邪郁闭心下,故卧则咳甚;又见脉沉无力,手汗出,可知停饮伤阳,胃虚矣。综合考虑拟用小青龙汤加减,麻桂稍取疏解表郁法,而姜辛味夏杏用于温化内饮。芍药甘草更缓急止嗽。少痰难出及舌淡脉无力可窥少阴形影,且胡希恕老言附子有恢复机体功能之用,可知此处一味附子妙用是神笔。后期因患儿久病咳嗽,故拟用参苓白术散加减益气健脾,改善体质。

半夏附子虽是十八反,但当用则用。所谓“有病则病受,无病则人受”,用得好自然疗效加倍,辨证论治并非空话,需临床胆大心细,方可体会一二。

整理:谭文岳 刘美方 指导老师:欧阳卫权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