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月前的一天,接到一个求医电话,是病人儿子打来的,说父亲患“格林巴利病”,已辗转五家大医院住院,诊断都一样,可就是治不住,现在病人“吃不下,一天拉肚子无数次,不会动,在床上稍一抬头即翻白眼、面色苍白,就休克啦,一天休克七八次。”,问,能治不能治?我说:“不瞒你说,这洋气的病名,我第一次听说,不过,中医看病治病,和西医理论完全不同,如有信任,可来看看,可有一点,这么重的病,随时有生命危险,治好治不好,只要不埋怨,你就带病人来”,病人儿子说:“现在病情重,我们也知道,你放开治,结果不论好坏,不会找你麻烦……”。

初见病人,吓我一跳,病人躺在面包车后座上,头枕在其女儿腿上,见我来啦,用全身力气,想和我打声招呼,可头刚抬高一两公分,即面色苍白,又想休克,我赶紧示意他和家人不要让他动,血压一量,量不住,没血压,一摸脉,两手寸关尺,不是微弱,根本就没有,您也别不信,手摸不住脉,人还有口气,我也是第一次见到,病人妻子说,现在病人不敢动你也见啦,一动即休克,另外天天说肚疼,吃不下饭,有时还吐两口,拉肚子一天无数次,从得病到现在,就没停过。

我就问,这病咋得的?病人妻子说,7月23日,他想大便,但大便不出来,自己在家喝了点大黄叶子、蓖麻油,当晚拉的太历害,赶紧送医院,就这样,从县到市再到省,单省级医院去了三家,一共住了五家医院,住院二月余,越来越重。我一看各级医院病历,加起来有一本“解剖学”那么厚,这报告那报告,这数值那数值,看着头都晕。

人都拉来啦,病再重,只要有一线希望,咱中医人也不能坐视不管,管,咋管?“顽证痼疾,法循仲景”,还得从《伤寒论》中找答案。

《伤寒论》太阴证条文:“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咱再看看病人,吐、吃不下饭、拉肚子、肚子疼,这不是照着条文,症状都有啦。

您该问啦,那不会动,一抬头就休克,这条文上没有?如都照条文得病,病人自己也会治,咱中医也得动动脑子,您想,别说他是64岁的老人,就是棒小伙,拉两个月肚子,也起不来,“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吃不下饭,又吐又拉,谁受的了?

所以“误下伤及脾阳,温煦失司,运化失常,气血乏源”是这个病的病机,咱中医如给定个病名,那就叫“太阴病”,咋治疗?大阴病篇还有条文“当温之,宜四逆辈”,四逆辈,指四逆、理中、附子等汤而言,主要是热药,过下伤阳,胃肠太寒啦,用热药温一温,补一下。

我选的理中汤加了点山楂,中间有吐加了半夏,吐止去半夏加附子,久病伤及气阴加了点黄芪、山药,方子我不写啦,主要提供一思路,服药20付左右,脉摸到啦,吃药一月余,能起来稍转转,腹泻也好了八九成,用药两月余,前天病人来诊,已会自己走着下车,自述能吃能喝,平时没事也能在村子里自由活动活动,一家人还给我送了面锦旗,其妻子高兴的对大家说“来时只剩一口气,现在又能起来走路啦,中医真了不起、真了不起……”。

咱中医看病,咋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体现咱中医的简、便、高效的优势,我觉得,还得走《伤寒》的路子,用方证对应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看起来有点野蛮原始,但效果往往直接高效,当然,这只是我小小卫生室医生的不成熟思维,希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