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451期)
吴某,女,50岁。患鼻塞难以呼吸,不闻香臭气味,每晚都要用“鼻炎净”滴鼻才能安然卧寐,否则,鼻道堵塞,气道不通而被憋醒。
患病已7年,屡治无功。伴见头晕,胸闷,心悸,指端麻木等症,舌质淡嫩,六脉沉弱无力。
心肺阳气虚弱,阴气用事,久而生饮。
茯苓15克,桂枝10克,白术6克,炙甘草6克 ,半夏10克,厚朴10克,薤白10克。
(刘渡舟医案)
李东垣曾指出,中气虚弱,清气小升,可以导致清窍不利的病变,所以他采取补脾胃而升清阳的方法来治疗清窍不利证。
但是,本案则运用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之法来治疗清窍不利病变。这是因为心肺阳气虚弱,寒饮内生,也可以产生鼻塞,呼吸不利等证,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应引起注意。
原文复习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各家论述
造成眩晕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心脾阳虚,清阳之气不足以上养清窍;一是水气上冲,阴来搏阳,清阳被水寒之气所蒙蔽。脉沉紧,就是沉弦之意。沉主里,又主水病,弦主饮邪,沉弦正是水气为患的脉象。
以上脉证提示,伤寒经过吐下后,病已经离表,当然也不能再用汗法解表。如果再用解表发汗,就可能伤动经脉之气,即发汗则动经,使阳气更虚,不能荣养筋脉,身为振振摇,就是肢体战振摇动,甚则站立不稳而欲仆。治疗当用温阳健脾,降冲利水之法,轻者用苓桂术甘汤,阳虚重者用真武汤。
苓桂术甘汤是苓桂剂群的代表,擅长治水气上冲,又能治痰饮内留等证。方中茯苓、白术健脾利水,桂枝、甘草补心阳之虚。同时,桂枝又善降冲逆之气。临床如果对苓桂术甘汤灵活加减,效果十分好。
痰湿特盛者,可与二陈汤合方使用;眩晕重者,可加泽泻;兼见面热、心烦者,是阳气与水气相搏而有虚热的表现,可加白薇;兼血压高者,可加牛膝、红花、茜草;兼见脉结代者,去白术,加五味子;兼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者,去白术,加杏仁或薏苡仁;兼夜寐、惊悸不安者,加龙骨、牡蛎等等。吐伤胃阳,则病上逆,浊气冲塞,故心下逆满。阳气浮升而无根,故起则头眩。下泻脾阳,则病下陷,风木抑郁,故脉沉紧。木愈郁而愈升,升发太过,而不得平,故气上冲胸。又复发汗,以亡经中之阳,温气脱泻,木枯风动,于是身体振摇,势如悬旌。此缘于水旺土湿而风木郁动也,苓桂术甘汤,苓、术泻水,桂枝疏木,而甘草补中也。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