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医案:三叉神经痛痼疾治愈案详解
组织部长裴义林之妻,55 岁。
1984 年3 月26 日初诊,患“原发性三又神经痛”8
年,迭用酒精封闭、针灸,服中药百剂皆无效。近年来发作频繁,外受风寒,大喜大怒,过度劳累,高声讲话,咀嚼食物,洗脸刷牙、打呵欠皆能触发。8
年前仅下颌枝患病,2 年之后累及上颌枝。1983
年冬,眼枝亦病。以为龋齿作痛,牙已拔光,病势日见严重。以致不敢进食咀嚼,以流质食物维持不饿,致消瘦脱形,弱不禁风。
此次发病已3
日,病前无故右眼赤如鸠目,泪如泉涌,日夜不止,右耳鸣如潮声。因大声呼唤幼子起床,冷风拂面,突觉畏寒。同时觉有热气从右脚心沿腿之内侧上攻头面,迅如闪电。旋即整个右头部如蛇咬蝎蛰,火灼电击,剧痛嚎哭,惊扰四邻。
每发作1 次,约5 分钟,频发30 余次,已历3 小时之久。诊脉洪大无伦,舌干红无苔。头晕脚软,足膝冰冷,口干便燥3~4 日一行。
患者年逾五旬,肾气已衰,肾阴下夺,阴不恋阳。时值春令,阳气升发。脚底为肾经循行始发部位,龙雷之火不能下安宅窟,循经上攻,上奔冲击无制。
拟傅山引火汤合芍药甘草汤大剂,滋阴恋阳,引火归原,柔肝缓急,以制雷火,3 剂。
引火汤(九地90 克,盐巴戟肉、天麦冬各30 克,云苓15 克,五味子6 克),白芍100 克,炙草30 克,枣仁30 克,葛根60 克。
3 月29
日二诊:药后脚底上冲之气已敛,发病次数逐日减少。每有发作,一闪即过,已可耐受。洪象已敛,目赤、耳鸣均愈。考虑多年痼疾,久痛入络,佐以虫类搜剔,更加细辛引入少阴而驱伏寒,兼寓火郁发之之意。
原方加细辛15 克,“全虫12 只、蜈蚣2 条”研末冲服。
4 月4 日二诊:上方服剂,发作停止,已4 日未发。全家人大喜过望,部长戏云:真如死囚遇大赦,不用提有多高兴了。嘱原方再服3 剂巩固。迫访10 年,未复发。
按
本病为临床常见疑难病之一。各家多从风、寒、痰、火、瘀论治,或可见效于一时,后必复发。盖本病正虚为本,病机在肾,当从肾论治。《素问五脏生成篇》:“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
纵观历年病例,约在百人之数,悉属肾阴下亏,龙雷之火上燔,无一例外。病程愈久,病机愈显。盖肾为先天之本,内寄命门真火,为水火之脏。肾中水火,共处一宅。水火相抱,阴平阳密。水足则火藏于下,温煦脏腑,统领一身之气化,是为健康无病。
若因外感内伤,致水亏于下,则火失其制,古人喻为水浅不养龙,于是离位上奔;或肾水寒极,逼真火浮游于上,致成火不归原之证。且肝肾同源,肾水既亏,肝失滋荣,肝中所寄雷火,势必随肾中龙火上燔,而成燎原之势,而见种种上热见证,如头痛、头晕,牙痛、齿浮,鼻衄、齿衄,目赤如鸠,面赤如醉、心悸暴喘、耳鸣如潮、口舌生疮、咽痛如火灼等。
病机既明,当用“甚者从之”之法。水亏者,以引火汤壮水敛火,导龙归海;水寒者,以引火汤加油桂1.5
克,饭丸先吞,温脏敛阳,引火归原。若误以实火正治,苦寒直折,釜底抽薪诸法,非但不能愈疾,反致变生不测。
西晋王叔和注解《内经》,对龙雷之火的病机、治则有详尽阐发,宜精读。中医学著名的调燮阴阳大法: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及五行生克制化,“亢害承制”诸论,皆源出于此。
龙雷之火为脏腑内生虚火,与六淫外邪实火大不相同,有以下5 点,可资鉴别:
1.双膝独冷,上下温度如常,独膝盖部其冷如冰;
2.来势晕急跋扈,如迅雷闪电,顷刻生变,外感多渐变,火不归原多突变;
3.随阴阳盛衰之年节律、日节律演变,天人相应现象最著,如冬至阳生则病,春令阳升转重,夏至阴生渐缓,日出病作,日中病甚,日落病缓,入夜自愈;
4.热势轰轰,或由脚底,或由脐下,上攻头面,外感无此病象,若出现此象,按火不归原论治,误用苦寒直折则危;
5.不渴尿多,渴喜热饮。
以上为火不归原证治之大略。三叉神经痛必挟雷火,因巅顶之上唯厥阴可到。肝火暴虐,在大滋真阴引火归原之中,必佐柔肝宁络之品为妥。
全方组成如下:
熟地90 克,盐巴戟肉,天麦冬各30 克,云苓15 克,五味子6 克,白芍100 克,炙草30 克,细辛15 克,“全虫12 只、蜈蚣3 条”(研末冲服)。
脾胃虚弱者,易致滑泄,加姜炭10 克,砂仁10 克(与熟地拌捣)。
龙雷之火上奔无制者,加油桂粉1.5 克(刮去粗皮研粉,蒸烂小米为丸,药前先吞),引无根之火降而归肾,见效尤速。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