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安学说是上溯《周易》、《内经》等古典医籍,精研《伤寒论》心法,下览历代医家著述而兼采其长,再以他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地辨识疾病的诊疗方法,继承和发展了伤寒学说,把伤寒三阳病和三阴病,尤其是三阴病的辨治推向了一个顶峰的代表。

阳常不足阴有余,识证既确治何拘。

莫怪四逆汤常用,阴病治阳是至理。

仲景伤寒主救逆,郑氏拓治百病域。

研习扶阳重实践,爰举验案砖引玉。

案例1:

李某某,男,40岁,长里村人。平时容易感冒,每次必服药、输液,也常缠绵10余日达月才愈。今感冒已半月,服药,打针不愈,仍头昏困乏,鼻流清涕,喷嚏时作,咽痛不舒,不热不渴。诊见两侧扁桃体肿大,淡红。舌淡苔少润滑,脉沉。病属少阴阳气不足,不能托邪外出所致。

处方:制附子24克,麻黄10克,炙甘草12克,细辛6克,大枣4个切碎,生姜12克。5剂。

服上方三四袋后,头即清爽,鼻涕喷嚏顿失,咽部亦舒。服完后,诸证悉除,感觉精神体力亦倍于平时。

按:此患者先天性扁桃体肿大,经常感冒,自从服上方后,体质增强了,感冒也少了。后来,偶有感冒,处以上方,一次即愈。

案例2:

温某某,女,33岁,工人。咽喉肿痛月余,服药,输液1周后痛稍轻,稍受凉后,痛又加重,房东介绍来诊。

咽部两侧扁桃体稍肿,色淡红,舌苔润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紧。按太、少表里同病,阳气里虚、邪恋不去施治。

处方:制附子20克,麻黄、淫羊藿各10克,细辛5克,甘草、桔梗各12克。6剂。

月余后,又因感冒咳嗽来诊,言其上次诊治后,咽痛再未复发。

案例3:

孟某某,女,64岁,长里村苏某的岳母。头痛已四五年。一般先在左太阳穴处,剧时渐至头顶前额,曾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服药痛可缓,药停又痛。痛剧时常服止痛片等或可缓解,不能根治,以至丧失治疗信心,深以为苦。

诊见:体质精神尚可,面色淡黄。今头痛时剧时缓已一周,痛及头顶前额,时流清涕,鼻塞不通。加上最近几天,颈后出现一痈肿,杏核大小,漫肿微痛,痛及颈部不舒。神疲乏力,饮食无味。舌淡润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象弦紧。证属太、少同病,表里之邪交织日久,阳气损伤,寒邪凝聚阻络所致。

处方:制附子、蒲公英各24克,甘草、川芎各12克,麻黄、葱白各10克,细辛、白芷各6克,赤小豆30克。6剂,口服。

再于痈肿处,敷以拔毒膏,包扎。

二诊:患者欣谓:服药两天,鼻即通利,头痛即轻,即停服西药。6剂服完,头已不痛,颈后痈肿也已消散。望舌仍淡胖大,脉沉弱。

处方:制附子24克,麻黄、川芎各10克,甘草、天麻、淫羊藿、沙苑子各12克,细辛6克。6剂。观察两个月,没有再犯。

案例4:

肖某某,男,64岁,比亚迪厂家属。两天前晨起,徒觉腰痛不能起,活动受限,咳嗽,活动稍又不慎则腰痛加剧,由其子扶持来诊。

病者患腰椎病3年,去年发现有轻微脑梗。望体格丰隆、面色淡白、神疲乏力、腰部手按痛增,俯仰不便,动作要轻缓、稍有不慎则痛剧。舌淡润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微细,按肾虚感寒、经脉郁阻施治。

处方:制附子24克,元胡15克,甘草、淫羊藿、川断、鹿角片各12克,杜仲、土元各10克,细辛6克。6剂。

二诊:腰痛大轻,活动已能自理,自己步行来诊,脉舌同前。

处方:制附子24克,金毛狗脊15克,炙甘草、淫羊藿、川断、鹿角片各12克,麻黄、土元、杜仲各10克,细辛6克。6剂。

服完后腰痛消失,日常活动自如。

按:麻黄附子细辛汤有补肾助阳、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之功。对于阳气不足,外感寒邪和所致的外感、咽痛、喑哑,尤其对于慢性鼻窦炎及久治不愈的头痛、虚寒性梅核气病,都有很高的疗效。方中附子用量常大于麻黄一倍以上,麻黄生用,因有主药附子的监制,无虑发汗之忧,更有相辅相成之妙。

本文摘自选自学苑出版社新书《伤寒践行录》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