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某,男,52 岁,医师。肺心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

患者有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近来咳喘复发,痰难咯出,心悸怔忡,甚则昏倒,夜难安寐,咳则遗尿、遗精,自汗涔涔不止,畏寒肢冷。两月来饮食少进,卧床不起而住院。临床诊断为肺源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用青霉素、氨茶碱、洋地黄等治疗无效,乃请中医会诊。

初诊:咳喘有年,痰咯不爽,动辄自汗,小便自遗,形寒肢冷,舌苔薄黄根腻,脉沉细,右见歇止。心肺肾三脏阴阳俱虚,心虚则神不得安,肺虚则气不化痰,肾虚则封藏失职。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急用
参附汤桂枝龙牡汤加味 ,回阳摄阴。

淡附片 9 克(先煎),红参 9 克,桂枝 3 克,白芍 9 克,煅龙骨 15 克,煅牡蛎 15 克,川贝母 9克,陈皮 3 克,炙远志 4.5 克,浮小麦
15 克,炙 甘草 3 克,黑锡丹 10 克(包),蛤蚧尾 1 克(研末吞服),3
剂。二诊:进参附合桂枝龙牡汤后,汗收肢和,脉歇亦止,喘亦稍平,渐能进食。黄苔已退,舌根腻,舌质偏红。险象初平,阳虚阴耗之候。

前方附片减为 4.5 克,桂枝减为 1.5 克,加大麦冬 12 克,五味子 4.5 克,2
剂。三诊:药后喘平,心悸怔忡已安,夜能安寐,遗尿遗精亦止,胃纳增加,脉细缓,舌苔薄净。病情渐入坦途,改拟清养肺阴,调理脾胃。 北沙参 15 克,麦冬 9
克,杏仁 9 克,川贝母 9 克,陈皮 3 克,党参 15 克,炒于术 9 克,淮山药 9 克,茯神 9 克,百合 9 克,莲子 9 克,十大功劳叶 9
克,4 剂。上方连服二十剂,症状次第消失,行动如常。

按语:喘咳,苔根黄腻,较前案并无二致,惟此案畏寒肢冷,汗出涔涔,遗尿遗精,较前案之冷汗仅在面部、手掌,病势增重。脉见沉小而歇止,则心阳不振已显。咯痰不爽,一因正虚无力咳吐,一因顽痰胶黏难化。本例正气亏虚明显,本重于标,急当回阳摄阴。方用参附炙草回阳救逆,黑锡丹、蛤蚧镇纳肾气、温暖下元,桂枝入心以振心阳,白芍益阴,于一派辛温之中顾护阴分,两药一助心用,一养心体,相合则得调营卫振心阳而敛心液之功,龙骨、牡蛎,一以镇敛浮阳以安神,一以收敛止汗以治汗出之标。化痰之品,仅取川贝、陈皮、远志三味而已。二诊:险症已平,阳气得振,但见舌质偏红,于细微处见阴液暗伤之象,复入生脉散而减桂附用量,阴阳兼顾。三诊:诸恙均退,渐入坦途,遂予甘凉濡润、甘平益脾之品善后,乃暗合吴澄“补脾阴法”之旨。

作者: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中医内科 龚骁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