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厘散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七厘散,中成药名。由血竭、乳香(制)、没药(制)、红花、儿茶、冰片、人工麝香、朱砂组成。具有化瘀消肿,止痛止血的功效。用于跌扑损伤,血瘀疼痛,外伤出血。
通用名称
七厘散
汉语拼音
Qili San
药品类型
活血化瘀剂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医保甲类
参考价格
15.80元-180.00元
成分
血竭、乳香(制)、没药(制)、红花、儿茶、冰片、人工麝香、朱砂。
性状
本品为朱红色至紫红色的粉末或易松散的块;气香,味辛、苦,有清凉感。
主要功效
化瘀消肿,止痛止血。
适应病症
本品用于跌扑损伤,血瘀疼痛,外伤出血。
临床应用及指南
1、洪学汉,段建辉通过七厘散对髌骨骨折患者术后肿痛的影响,得出结论口服并外用七厘散能有效缓解髌骨骨折术后引起的肿痛,其疗效优于单纯内服七厘散,较安全。(医学信息,2019(03):162-164.)
2、刘宇,方松清通过七厘散对手足创伤手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得出结论七厘散对手足创伤手术后疼痛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使用去痛片的治疗效果,并且七厘散有化瘀消肿,止痛止血的功效,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当代医学,2015,21(14):151-152.)
规格
(1)每瓶装1.5g;(2)每瓶装3g。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1.5g,一日1-3次;外用,调敷患处。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禁忌
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处方中含朱砂,不宜过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运动员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方法
密封,置阴凉处。
有效期
48个月
执行标准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块片血红色,周围液体显鲜黄色,渐变红色(血竭)。不规则团块无色或淡黄色,表面及周围扩散出众多细小颗粒,久置溶化(乳香)。花冠碎片黄色,有红棕色或黄棕色长管道状分泌细胞;花粉粒圆球形或椭圆形,直径约60μm,外壁有刺,具3个萌发孔(红花)。不规则细小颗粒暗棕红色,有光泽,边缘暗黑色(朱砂)。
2、取本品0.2g,加乙醇2ml,振摇,滤过。取滤液5滴,置白瓷皿中,加1%盐酸溶液3滴与0.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乙醇溶液2ml,置水浴上加热,溶液周围应显紫色或紫红色。
3、取本品0.2g,加乙醚5ml,密塞,振摇1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血竭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
甲醇(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两个斑点。
检查
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通则0115)。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40nm;柱温为40℃。理论板数按血竭素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血竭素高氯酸盐对照品约9mg,精密称定,置50ml棕色量瓶中,用3%磷酸甲醇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5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含血竭素高氯酸盐36μg,相当于每1ml含血竭素26μg)。
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研细,取0.10-0.15g,精密称定,置15ml具塞试管中,精密加入3%磷酸甲醇溶液10ml,密塞,振摇3分钟,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ml,置5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4、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5、本品每1g含血竭以血竭素(C 17 H 14 O 3 )计,不得少于5.5mg。
附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