篦齿蒿
拼音注音
Bì Chǐ Hāo
别名
恶臭蒿、粘蒿、籽蒿
英文名
Pectinate Neopallasia herb
出处
始载于《内蒙古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栉叶蒿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opallasia pectinata (Pall.) Poljak. [Artemisia pectinata Pall.;
Neopallasia yunnanensis (Pamp.) Y. R. Lin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晾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荒漠、河谷砾石地或山坡荒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态
栉叶蒿
一年生草本,高12-40cm。茎自基部分枝,紫色或灰白色,被稠密的白色绢毛。叶片椭圆形,篦齿状分裂,松针状,质坚硬,无毛,无叶柄,羽轴向基部逐渐扩大,茎下部和中部的叶长1.5-3cm,宽0.5-1cm,上部和花序下的叶变短而窄。头状花序无梗或几无梗,卵球形,长3-4(-5)mm,单生或数个集生于叶腋,多数头状花序在小枝或茎中上产排列成紧缩的穗状或狭圆锥状;花托圆锥关突起;外围的雌花能育,3-4个,狭筒状,全缘;中内的两性花9-16个,有4-8个着生于圆锥状花序托的下部,能育,其余的生托顶,不育,全部两性花冠5齿裂。瘦果在圆锥状花序托的下部排列成规则的一圈。花果期7-9月。
化学成分
本品地上部分含9(10)-佛术二烯-12-酸[eremophila-9(10),11(13)-dien-12-oic
acid],β-谷甾醇(β-sti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石蜡(paraffins),倍半萜烷(sesquiterpenic
hydrocarbons ),和倍半萜二醇(sesquiterpenic diol)。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利肝胆。主急性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g;或研末。
各家论述
《内蒙古中草药》:清利肝胆、消炎止痛,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头痛头晕。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