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蚕
拼音注音
Bì Má Cán
别名
木薯蚕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天蚕蛾科动物蓖麻蚕的幼虫或茧。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Donovan)
采收和储藏:将幼虫置沸水中略烫,取出拌以草木灰,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每年发生6代、7代。幼虫比蓖麻叶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原形态
蓖麻蚕,大形蛾类,展翅100-125mm。头、触角、胸部褐色。头小复眼大,卵圆形,灰黑色。触角羽状,短,基部有白毛。翅棕褐色,前翅翅顶向外方突出,基突出部有一个黑褐色椭圆形斑纹,翅面有褐、白、黄、粉红色图纹,纵贯前后翅有一条波状纹。中部有半透明的月牙形大白斑,基前缘有棕黑色边,后缘呈黄色。中间白色,半透明。雌虫腹部肥大。幼虫初孵化时黑褐色,至2龄时变淡黄绿色,3龄后体表生白粉,呈白色,各体节上有疣状突起及斑纹。作茧呈榧子形,色白。
化学成分
蛹含蛋白质,肽类,脂类,细胞色素(cytochrome)C,胆碱(choline),维生素B类,生物素(biotin),肌醇(inositol),糖原,磷酸化酶(phosphorylase)。肪肪酸以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为主,含少量的C14酸。蛹血淋巴含二甘油酯脂蛋白I和II,胆甾醇(cholesterol),类酯,磷脂类,氨基酸类,类胡萝卜素。磷脂有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鞘磷脂(sphingomyelin)。类胡萝卜素有β-
胡萝卜素(β-carotene),叶黄素(lutein)。氨基酸有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苏氨酸(threonine),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a),脯氨酸(threon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mine),缬氨酸(valine),
蛋氨酸(methion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组氨酸(histidine),赖氨酸(lysine),精氨酸(arginine)等。
茧壳蜡,主由烃类、高级脂族醇的脂肪酸酯、游离脂话醇、脂肪酸等组成。
幼虫含金合欢醇(farnesol),金合欢醛(farnesal)。从角皮提行白色粉末,由1-三十烷醇(1-triacontanol)和1-二十八烷醇(1-octacosanol)组成,比例为99.4:0.6。睾丸含酸性磷酸酯。
丝腺含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ic acid),L-丙氨酸转氨酶,L-天冬氨酸转氨酶,α-酮酸,丙酮酸(pyruvic
acid),草酰乙酸,丙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酸性磷酸酶等。丝胶蛋白(sericin)含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天冬氨酸。
血含氮,钠,钾,钙,镁,磷酸盐11.015mg/100ml。血淋巴含α-氨基异丁酸(α-aminoisobutyric
acid),高精氨酸(homoarginine),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瓜氨酸(citrulline),鸟氨酸(ornithine)等多种氨基酸;尚含胍基衍生物,正磷酸盐,α-甘油磷酸盐(α-glycerophosphate),磷酸胆碱(phosphoryl
choline),磷酸乙醇胺(phosphorylethanolamine),N-乙酰半乳糖胺(N-acetylgalactosamine),尿嘧啶核甙二磷酸(uridine
diphosphate)。
卵含α-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丝氨酸,酪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亚矾(methionine
sulfoxide),精氨酸,α-氨基丁酸,苯丙氨酸,色氨酸,以及2个新的胍基衍生物。卵壳含50.45%氮,0.245%磷,尿素,有机硫等,卵壳水解后得16种以上氨基酸及胍基衍生物。
全体含精氨酸酶(arginase),鸟氨酸δ-转氨酶(ornithine δ-transaminase),侧链转氨酶(side chain
transaminase),蜕皮素(ecdysone)。脂肪体含鸟氨酸,尿素,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α-酮戊二酸,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二氢吡咯酸-5-羟酸还原酶(pyrroline-5-carboxylate reductase)。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止痛。主风湿痹痛;关节不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