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豆
《中国药典》:刀豆
拼音注音
Dāo Dòu
英文名
SEMEN CANAVALIE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刀豆 Canavalia gladiata (Jacq.) DC. 的干燥成熟种子 、果壳 及根
。秋季采收成熟果实,剥取种子,晒干。
性状
种子:本品呈扁卵形或扁肾形,长2~3.5cm,宽1~2cm,厚0.5~1.2cm。表面淡红色至红紫色,微皱缩,略有光泽。边缘具眉状黑色种脐,长约2cm,上有白色细纹3条。质硬,难破碎。种皮革质,内表面棕绿色而光亮;子叶2,黄白色,油润。无臭,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炮制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鉴别
本品横切面:表皮为1列栅状细胞,种脐处2列,外被角质层,光辉带明显。支持细胞2~6列,呈哑铃状。营养层由十多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组成,内侧细胞呈颓废状;有维管束,种皮下方为数列多角形胚乳细胞。子叶细胞含众多淀粉粒。管胞岛椭圆形,壁网状增厚,具缘纹孔少见。周围有4~5层薄壁细胞,其两侧为星状组织,细胞呈星芒状,有大形的细胞间隙。
归经
归胃、肾经。
性味
甘,温。
功能主治
温中,下气,止呃。用于虚寒呃逆,呕吐。
用法用量
4.5~9g。
摘录
《中国药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刀豆
拼音注音
Dāo Dòu
别名
挟剑豆、野刀板藤、葛豆、刀坝豆、大刀豆、刀豆角、刀鞘豆
来源
为豆科刀豆属植物刀豆 Canavalia gladiata (Jacq.) DC.,以种子 、果壳 及根
入药。秋季采集,分别晒干备用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于气候较暖的地区。我国热带地区有栽培或野生,长江以南也间有栽培。
原形态
缠绕草质藤本,长达数米。三出复叶互生,叶柄长8~15厘米,小叶柄长约1厘米;小叶宽卵形,长8~20厘米,宽5~1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两面无毛,侧生小叶偏斜。夏季开淡红色或淡紫色蝶形花,总状花序腋生,花疏,生于花序轴隆起的节上;萼二唇形,上唇大,2裂,下唇3齿,卵形;旗瓣近圆形,大于其它瓣;雄蕊10,二体;子房有疏长硬毛。荚果极长,窄长长方形,略弯曲,长15~30厘米,先端有钩状短喙,边缘有明显凸出的隆脊;种子肾形,红色或褐色,长约3.5厘米,种脐和种子几等长。
化学成分
未成熟的种子含赤霉素A21即刀豆赤霉素I(canavalia gibberellin
A21,C19H22O7)、赤霉素A22即刀豆赤霉素II(canavalia gibberellin
A22,C19H22O6)。此外,并含蛋白质及游离胺基酸刀豆氨酸(canavanine)。
性味
甘、温。
功能主治
种子:温中降逆,补肾。用于虚寒呃逆,肾虚,腰痛,胃痛。
果壳:通经活血,止泻。用于腰痛,久痢,闭经。
根: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腰痛。
用法用量
种子1.5~3钱。果壳及根1~2两。
备注
同属植物洋刀豆 Canavalia ensiformis DC.与刀豆
的主要区别为直立草本,小叶较小,长方卵形至椭圆形,长10厘米以下,荚果较短,长约10厘米,种脐为种子的1/2长。在四川也入药,效用相似。
本植物含刀豆酸(canaline,为α-氨基-γ-氨氧基丁酸α-amino-γ-aminooxy-butyric
acid)。此外,尚含有本通尼碱(betonicine即achillein,C7H13O3N及刀豆碱(caneine,C12H24O3N3)。种子含刀豆氨酸(canavanine,C5H12O3N4)、去氨基刀豆氨酸(desaminocanavanine,C5H9O3N3)及胡芦巴碱(trigonellinc,C7H7O2N)。
药理作用:1、抗肿瘤作用:刀豆酸A(canavaline
A)对于用病毒或化学致癌剂处理后而得的变形病毒的毒性大于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可凝集由各种致癌剂所引起的变形细胞)。2、经胰蛋白处理后之刀豆酸A还能使肿瘤细胞(变形后之小鼠纤维母细胞)重新恢复到正常细胞的生长状态,但经胰蛋白处理后之刀豆酸A对正常细胞也有凝聚作用。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刀豆
拼音注音
Dāo Dòu
别名
挟剑豆(《酉阳杂俎》),刀豆子(《滇南本草》),大弋豆(《本草求原》),大刀豆(《分类草药性》),关刀豆(《广西中兽医药植》),刀鞘豆(《陆川本草》),刀巴豆(《四川中药志》),马刀豆(《闽东本草》),刀培豆(《江西草药》)。
出处
《救荒本草》
来源
为豆科植物刀豆 的种子 。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果实,晒干剥取种子。或先剥取种子然后晒干。
生境分布
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均有栽培。主产江苏、湖北、安徽。此外,四川、广西等地亦产。
原形态
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茎无毛。3出复叶,叶柄长3~12厘米;小叶片阔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约8~20厘米,宽约5~16厘米,全缘。总状花序腋生,花疏,有短梗;花萼二唇形,上唇大,2裂,下唇3齿,卵形;花冠淡红色或淡紫色,蝶形,长3~4厘米,旗瓣圆形,翼瓣较短,约与龙骨瓣等长,龙骨瓣弯曲;雄蕊10枚,连合为单体;子房具短柄。荚果大而扁,长lO~30厘米,径3~5厘米,被伏生短细毛,边缘有隆脊,先端弯曲成钩状,内含种子lO~14粒,种子粉红色或红色,种脐约占全长的3/4,扁平而光滑。花期6~7月。果期8~10月。
性状
干燥种子呈扁卵形或扁肾形,长约2~3.5厘米,宽约1~2厘米,厚约0.5~1.2厘米。表面淡红色或红紫色,少数类白色或乌黑色,略有光泽,微皱缩不平。边缘具灰黑色种脐,长约1.5~2.5厘米,其上有类白色膜片状的珠柄残余,靠近种脐的一端,有珠孔呈小凹点状,他端有一深色的合点,合点与种脐间有隆起的种脊。质坚硬,难破开。种皮革质,内表面棕绿色,光泽。内有2片肥厚的子叶,黄白色,胚根细小,位于珠孔的一端,歪向一侧。气无,味淡,嚼之具有豆类特有之气味。以个大、饱满、色鲜艳、干燥者为佳。
炮制
拣去碎壳及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归经
《本草撮要》:”入手、足阳明经。”
性味
甘,温。
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本草从新》:”甘,温。”
注意
《四川中药志》:”胃热盛者慎服。”
功能主治
温中下气,益肾补元。治虚寒呃逆,呕吐,腹胀,肾虚腰痛,痰喘。
①《滇南本草》:”健脾。”
②《纲目》:”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
③《中药材手册》:”补肾,散寒,下气,利肠胃,止呕吐。治肾气虚损,肠胃不和,呕逆,腹胀,吐泻。”
④《四川中药志》:”治胸中痞满及腹痛,疗肾气不归元及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烧存性研末。
复方
①治气滞呃逆,膈闷不舒:刀豆取老而绽者,每服二、三钱,开水下。(《医级》刀豆散)
②治肾虚腰痛:刀豆子二粒,包于猪腰子内,外裹叶,烧熟食。(《重庆草药》)
③治百日咳:刀豆子十粒(打碎),甘草一钱。加冰糖适量,水一杯半,煎至一杯,去渣,频服。(《江西中医药》(3):21,1953)
④治鼻渊:老刀豆,文火焙干为末,酒服三钱。(《年希尧集验良方》)
⑤治小儿疝气:刀豆子研粉,每次一钱半,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备注
同属植物洋刀豆
,原产西印度,我国亦有少数栽培,喜生于热带地区。其种子亦同等入药。洋刀豆与刀豆在植物各部器官形态上极为相似,两者的区别点:刀豆为缠绕性草本,种脐长约为种子的3/4,而洋刀豆为直立性草本,种脐长约为种子的1/2。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刀豆
拼音注音
Dāo Dòu
别名
挟剑豆、刀豆子、大戈豆、大刀豆、刀鞘豆、刀凤豆、刀板仁豆、刀巴豆、马刀豆、刀培豆、卡肖
英文名
SworkJackbean Seed, Jack Bean, Sword Bean
出处
出自《救荒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刀豆和洋刀豆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avalia gladiata(Jacq.) DC.[Dolichos gladiatus Jacq.]
采收和储藏:在播种当年8-11月分批采摘成熟果荚,剥出种子,晒干或炕干。
生境分布
1.北京地区及长江以南地区有栽培。原产美洲热带地区。
2.原产于西印度群岛。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普遍栽培。
原形态
1.刀豆
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长达3m。茎无毛。三出复叶;叶柄长7-15cm;顶生小叶宽卵形,长8-20cm,宽5-16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阔楔形,侧生小叶偏斜,基部圆形;具短柄;托叶细小。总状花序腋生,花疏,有短梗;苞片卵形,早落;花萼钟状,萼管长约1.5cm,二唇形,上萼2裂片大而长,下唇3裂片小而不明显;花冠蝶形,淡红色或淡紫色,长3-4cm,旗瓣圆形,翼瓣较短,约与龙骨瓣等长,龙骨瓣弯曲;雄蕊10,连合为单体,对着旗瓣的1枚基部稍离生,花药同型;子房具短柄,被毛。荚果大而扁,长10-30cm,直径3-5cm,被伏生短细毛,边缘有隆脊,先端弯曲成钩状;种子10-14颗,长约3.5cm,宽约2cm,厚达1.5cm,种皮粉红色或红色,种脐约占种子全长的3/4,扁平而光滑,花期6-7月。果期8-10月。
2.2.洋刀豆
直立或半直立草本或亚灌木,高60-100cm。植株初时被白毛、短伏毛,渐变无毛。三出复叶;小叶斜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8-19cm,宽7-9cm,先端急尖或渐尖,并有细尖头。基部楔形或圆楔形,侧生小叶偏斜。总状花序长25-38cm,近基部开始有花;花序轴有密集、肉质、隆起的节;小苞片着生于萼基部,鳞片状;花冠紫色,蝶形,长25mm,子房近无柄,被白色短柔毛,花往无毛。荚果长20-35cm,宽2.5-4cm,果瓣厚革质;种子10-14颗,椭圆形,略扁,长达3cm,宽约2cm,种皮白色,种脐约为种子的1/2。花期6月,果期8月。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不耐寒霜。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而疏松的砂壤土栽培为好。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于4月上旬清明前后播种,由于种皮坚硬,吸水慢,要先用水浸泡一昼夜后再播。按行距60cm,窝距45cm,深10cm挖窝,每窝播种子3-4颗,施猪粪水后,盖火灰及细土约厚4cm。不能使用人粪,因易烂种烂根。
田间管理 苗高5-6cm时匀苗,补苗,每窝留壮苗2株,并进行中耕除草,追肥一次。在5月下旬,设支柱引藤上架,再除草、追肥一次,肥料都以猪粪水为主。
病虫害防治 虫害有斑螫,咬食花果,可在早晨露水未干不能飞动时,带手套捕捉,用开水烫死,晒干供药用。
性状
性状鉴别 1.刀豆
种子扁卵形或扁肾形,长2-3.5cm,宽1-2cm,厚0.5-1.5cm。表面淡红色、红紫色或黄褐色,少数类白色或紫黑色,略有光泽,微皱缩,边缘具灰褐色种脐,长约为种子的3/4,宽约2mm,其上有类白色膜片状珠柄残余,近种脐的一端有凹点状珠孔,另端有深色的合点,合点与种脐间有隆起的种脊。质硬,难破碎。种皮革质,内表面棕绿色,平滑,子叶黄白色,胚根位于珠孔一端,歪向一侧。气微,味淡,嚼之具豆腥气。
2.洋刀豆 种子表面白色或类白色,种脐长约为种子的1/2。均以粒大、饱满、色淡红者为佳。显微鉴别
刀豆种皮横切面:表皮为1列栅状细胞,种脐部位则为2列,长170-272μm,宽14-26μm,壁自内向外增厚,外缘有1条光辉带。表皮下为2-6列支柱细胞,种脐部位列数更多,呈哑铃状,长60-172μm,宽34-63μm,缢缩部宽12-24μm,壁厚1.7-5μm。其下为10余列薄壁细胞,内侧细胞呈颓废状。种皮下方为1至数列类方形或多角形胚乳细胞。种脐部位栅状细胞外侧有种阜,细胞类圆形,不规则长柱形,壁较厚;内侧具管胞岛,椭圆形,壁网状增厚,其二侧为星状组织,细胞星芒状,有大型的细胞间隙。
毒性
用金田鼠胚作试验,洋刀豆血球凝集素对用病毒或化学致癌剂处理后而得的变形细胞的毒性,大于对正常细胞的毒性。
化学成分
1.刀豆种子含蛋白质28.75%.淀粉37.2%,可溶性糖7.50%,类脂物1.36%,纤维6.10%及灰分1.90%。还含有刀豆氨酸(canavanine),刀豆四胺(canavalmine),γ-胍氧基丙胺(γ-guanidinooxyproprlamine),氨丙基刀豆四胺(aminopropylcanavalmine)和氨丁基刀豆四胺(aminobutylcanavalmine)。种子中还含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e
A)和凝集素(agglutinin)。
2.洋刀豆种子含淀粉50%、蛋白质31.00%-31.54%,脂质3.48%-4.14%,纤维8.44%-9.24%,灰分2.85%-3.04%,总糖2.48%-2.75%及还原糖0.26%-0.40%。种子脱脂后经分析含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等脂肪酸,而不皂化部含羽扇豆醇(lupeol),豆甾醇(stigmasterol)和β-
谷甾醇(β-sitosterol)。种子还含皂甙,即羽扇豆醇-3-O-β-D吡喃木精基(l→4)-O-β-D-吡喃葡萄糖甙[lupeol-3-O-β-D-
xylopyranosyl(1→4)-O-β-D-
glucopyranoside],刀豆球蛋白(concanavaline)B,L-刀豆氨酸及刀豆毒素(canatoxin)。叶中含会香甙(rutin)和槲皮甙(quercitrin)。
药理作用
已发现刀豆子具有脂氧酶(lipoxygenase)激活作用,其有效成分是刀豆毒素。刀豆毒素每日腹腔注射50μg/kg、100μg/kg或200μg/kg给药,可引起雌性大鼠血浆内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突然升高,黄体酮水平无变化,催乳素(PRL)则降低。200μg/kg组动情前期频率和体重增重明显增加,坦子宫和卵巢的重量并无变化。上述FSH和LH的增加同脂氧酶激活作用是吻合的,但催乳素水平降低的原因尚不明。刀豆球蛋白A(Con
A)是一种植物血凝素,具有强力的促有丝分裂作用,有较好的促淋巴细胞转化反应的作用,其促淋巴细胞转化最适浓度为40-100μg/ml,能沉淀肝糖原,凝集羊、马、狗、兔、猪、大鼠、小鼠、豚鼠等动物及人红细胞。还能选择性激活抑制性T细胞(Ts)细胞,对调节机体免疫反应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通过使用Con
A来活化病态(或老年)时的Ts细胞这一途径,可望改观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甚或移植物排斥反应或恶性肿瘤的防治前景。
炮制
拣去碎壳及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鉴别
薄层色谱:取样品粗粉0.5g,加70%乙醇7ml,沸水浴上加热20min,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0.2ml,吸取20μl,点样于硅胶G-1%CMC薄层板上,以正丁醇-
醋酸-水(3:1:1)展开,晾干。以1%茚三酮试液喷雾后,于105℃烤5min,可见紫红色斑点。(检查氨基酸)
归经
脾;胃;大肠;肾经
性味
甘;温;无毒
注意
《四川中药志》:胃热盛者慎服。
功能主治
温中下气,益肾补元。主虚寒呃逆,肾虚腰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烧存性研未。
各家论述
《纲目》刀豆,《本草》失载,惟近时小书载其暖而补元阳也。又有人病后呃逆不止,声闻邻家,或令取刀豆子烧存性,白汤调服二钱,即止。此亦取其下气归元而逆自止也。……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滇南本草》:健脾。《中药材手册》:补肾,散寒,下气,利肠胃,止呕吐。治肾气虚损,肠胃不和,呕逆,腹胀,吐泻。《四川中药志》:治胸中痞满及腹痛,疗肾气不归元及痢疾。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