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Dà Xuě Shànɡ Yì Zhī Hāo

来源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多裂乌头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um polyschistum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去茎叶,洗净,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650-3600m的山地草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西部和西北部。

原形态

多裂乌头,多年生草本,高56-100cm。块根近纺锤形,长约3cm或更长。茎直立,疏被的曲而紧贴的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约5mm;叶片卵形,长约6.5cm,宽约4cm,3全裂,中央全裂片最大,卵形,基部突变狭成长柄,近羽状细裂,末回裂片线形,宽1-1.5mm,侧全裂片比中央全裂片稍短或短1倍,不等2深裂,末回裂片宽1-1.5mm,两面无毛。总状花序顶生,有12-20朵花;花序轴和花梗密被反曲短柔毛;下部苞片叶状,上部苞片线形;下部花梗长达3cm,上部较短;小苞片生花梗中部之上,线形;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花瓣状,紫蓝色,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盔状船形,基部至喙长1.5-1.7cm,下缘向上斜伸,凹,侧萼片长约1.4cm,下萼片狭椭圆形;花瓣2,无毛,唇长约4mm,距短,反曲;雄蕊多数,全缘,被短柔毛;心皮3,被紧贴的短柔毛。蓇葖果,长达1.9cm,被短柔毛。种子多数,倒卵状三棱形,长约3mm,沿棱有狭翅。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性状

性状鉴别,根圆锥形,长5-10cm,直径0.5-2cm。表面暗棕色,具纵皱及少数侧根痕。断而乳白色。气微,味辛辣而麻舌。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后生皮层为1-2死黄棕色细胞。皮层为7-8列细胞,长方形切向延长。韧皮部内侧的筛管群排成窄条状。形成层星状多角形或圆环状。每个木质部束的形成层外有半圆形裂隙。

粉末特征:淀粉复粒2-5分粒组成,直径4-16μm脐点V形、十字形、点状或线状。

化学成分

块根含多裂乌头碱(polyschistine)A、B、C、D,乌头碱(aconitine),3-脱氧乌头碱(3-deoxyaconitine),苯甲酰乌头原碱(benzoylaconine),苯甲酰脱氧乌头原碱(benzooyldeoxyaconine)。

性味

味辛;性热;大毒

功能主治

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主风寒湿痹;手足拘挛;跌打损伤;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2-0.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磨汁涂。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