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盘松球
拼音注音
Dì Pán Sōnɡ Qiú
出处
始载于《滇南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松科植物地盘松的幼嫩球果。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nus yunnanensis Franch var. Pyg-maea (Hsüeh) Hsüeh [P.densata
Mast.var.pygmaea Hsüeh]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摘绿嫩幼果,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200-3100m的山地,形成高山矮林或灌丛。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态
灌木状,高0.5-2cm。从基部分生状。树皮灰褐色。枝较平滑。针叶较粗硬,2至3针一束,长7-13cm;二型皮下层,树脂道2个,中生或其中一个边生。球果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常多个丛生,长4-5cm,熟后宿存树上,种鳞不张开;鳞盾灰褐色,隆起,鳞脐平或稍突起,小尖刺通常早落,不显着。
化学成分
树脂油主要含β-蒎烯等。地盆松还含鞣质。
归经
膀胱经
性味
苦;性温
功能主治
升阳消气。主疝气偏坠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兑洒。
各家论述
《滇南本草》:本品有升阳消气的功能。用于疝气偏坠,觅小青松盘地生者,上结小球有钮子大,取绿嫩者不拘多少,愈多愈好,水煨点水酒服,连球更好,采子敷痊亦效。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