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骨树皮
《中药大辞典》:枸骨树皮
拼音注音
Gǒu Gǔ Shù Pí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冬青科植物枸骨 的树皮 。
原形态
形态详”枸骨叶”条。
化学成分
含咖啡碱、皂甙、鞣质、苦味质、淀粉。
性味
①《纲目》:”微苦,凉,无毒。”
②《本经逢原》:”微苦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遗》:”浸酒,补腰脚令健。”
②《本草从新》:”补阴,益肝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枸骨树皮
拼音注音
Gǒu Gǔ Shù Pí
英文名
Bark of Chinese Holly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
药材基源:为冬青科植物枸骨Ilex cornuta Lindl.ex Paxt.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ex cornuta Lindl.ex Paxt.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去净杂质,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谷地、溪边木林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原形态
枸骨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8m。树皮灰白色,平滑。叶硬革质,长椭圆状四方形,长4-8cm,宽2-4cm,先端具有3枚坚硬刺齿,中央刺齿反曲,基部平截,两侧各有1-2个刺齿,先端短尖,基部圆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黄绿色,两面无毛。雌雄异株或偶为杂性花,簇生于2年生枝的叶腋;花黄绿色,4数;萼杯状,细小;花瓣向外展开,倒卵形至长圆形,长约2.5mm,宽约1.5mm,基部合生;雄蕊4枚,花丝长约3mm;子房4室,花柱极短。核果浆果状,球形,熟时鲜红色,直径4-8mm;分核4颗,骨质。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化学成分
含咖啡碱、皂甙、鞣质、苦味质、淀粉。
归经
肝;肾经
性味
微苦;凉
功能主治
补肝肾;强腰膝。主肝血不足;肾脚痿弱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浸酒,补腰脚令健。
2.《本草从新》:补阴,益肝肾。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