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Hónɡ Fū Yánɡ Gēn

来源

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红麸杨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us punjabensis Stew.var.Sinica(Diels)Rehd.et Wils.[R.sinica Diels]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60-3000m的石灰山灌丛或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态

红麸杨
落叶乔木或小乔木,高4-15m。树皮灰褐色,小枝被微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上部有狭翅;具小叶7-13,无柄或近无柄,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长5-12cm,宽2-4.5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全缘,下面沿脉有细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5-20cm,密被微绒毛;花小,杂性,白色;花暮裂片狭三角形;花瓣长圆形,开花时先端外卷;花丝线形;花药卵形;花盘厚,紫红色,无毛;子房球形,径约1mm,1室,花往3。果序下垂;核果近球形,略压扁,径约4mm,成熟时暗紫红色,被具节柔毛和腺毛。种子小。花期5月,果期9-10月。

化学成分

叶含贝壳杉双黄酮(agathisflavone),穗花杉双黄酮(amentoflavone),南方贝壳杉双黄酮(robustaflavone),扁柏双黄酮(hinokiflavone)。

性味

酸;涩;平

功能主治

涩肠止泻。主痢疾;泄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