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绿笋片

拼音注音

Lǜ Sǔn Piàn

别名

绿笋干(《竹谱详录》),玉版笋(《纲目》),草鞋底、蝴蝶尖(《纲目拾遗》)。

出处

《纲目拾遗》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绿竹苗(新笋)的制成品 。春、夏采鲜笋,去净箨叶,煮熟,晒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分布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原形态

绿竹(《竹谱详录》),又名:坭竹、石竹、毛绿竹、乌药竹、长枝竹。

秆幼时被白色蜡粉,后为绿色或暗绿色,高达6~9米,直径5~8厘米。秆箨黄色,坚硬而脆,背部幼时贴生棕色短毛;箨舌微小,截平,全缘;箨耳具纤毛;箨叶三角形兼披针形。每节有3枚粗大的和若干较小的枝条;小枝有叶7~15枚;叶鞘长7~15厘米,幼时有小刺毛,边缘有时具稀疏之纤毛;叶舌截平形:叶耳微小,有缝毛;叶片矩形兼披针形,长12~30厘米,宽2.5~6.2厘米,基部微圆,先端锐尖,次脉9~14对,边缘有小锯齿。小穗单生,稀丛生,卵状披针形或广披针形,长2~3.5厘米,宽7~10毫米,下部绿色,上部赤紫色,有时呈绿紫色而带草黄色,含花5~12朵,除顶端2,3小花外,余均为两性花,颖通常2枚,广卵形;外稃长10~18毫米;内稃矩状披针形,近似外稃丽较窄,背具2脊,脊上部有流苏;鳞被2~3枚:花药黄白色;子房卵形,花柱极短,上部分裂为2~3枚具白色短毛的柱头。笋期5~11月。花期夏、秋季。

化学成分

绿笋含茁长素、廿二(烷)醇-1、不饱和脂肪酸。

性味

《纲目拾遗》:”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

《纲目拾遗》:”治实喘,消痰。”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绿笋片

拼音注音

Lǜ Sǔn Piàn

别名

绿笋干、玉版笋、草鞋底、蝴蝶尖

英文名

Oldham Bamboo shoot products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竹谱详录》:绿竹丛生,浙东及七闽多有之。极高大,其色深绿,竹不堪用,笋味极甘美。今漳州、建宁、浦城作绿笋干,漳州者为佳。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绿竹嫩苗的制成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ndrocalamopsis oldhami(Munro)Keng f.[Bambusa oldhami Munro;
Sinocalamus oldhami (Munro)McClure]

采收和储藏:春、夏采鲜笋,去净箨叶,煮熟,晒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及海南等地。

原形态

绿竹
植物木质化,呈乔木状。竿高6-12m,直径3-9cm。幼时被白粉,粉退后呈绿色或暗绿色;节间圆筒形,长20-35cm;竿壁厚4-12mm。箨鞘脱落性,无端近截形;箨耳近等大,椭圆形或近圆形,边缘生纤毛;箨舌高约1mm,近全缘或上缘呈波状;箨片直立,三角形,先端长渐尖,基部截形并向内民窄,其宽度约为箨鞘顶宽之半。分枝较高,常在竿第7节以上始发枝,竿每节有3主枝和若干较细小的枝条。末级小枝具6-15叶;叶鞘长7-15cm,幼时有小刺毛,边缘有时疏生纤毛;叶耳半圆形,边缘有棕色繸毛;叶舌矮,截平或圆拱起;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5-30cm,宽3-6cm,先端长渐尖,基部钝圆或广楔形,下面被柔毛,边缘粗糙或有刺毛,次脉9-14对;叶柄长2-6mm。花枝无叶;假小穗单生或丛生于花枝各节,长2.7-3cm,宽7-10mm,两侧扁,下部绿色,上部赤紫色;苞片3-5,上方1或2片腋内发芽;小穗含5-9朵小花;颖1片,卵形,长9-10mm,边缘生纤毛,具多脉;外稃与颖相似,卵形,长17mm,先端有小尖头,具多脉,边缘具纤毛;内稃长13mm,先端尖锐而不具裂缺,背部两脊间有3-5脉,脊外至边缘各有2脉,边缘和脊上均生显着的纤毛;鳞被3,近同形,卵状披针形,长3.5mm,边缘生纤毛;花药长8mm,顶头有小尖头;子房卵形,长2mm,被粗毛,花柱显着较子房为长,先端有3条长而纤细的羽毛状柱头。笋期5-11月,花期夏、秋季。

化学成分

本品含茁长素(auxin),1-二十二烷醇(1-do-cosanol)及不饱和脂肪酸。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化痰平喘。主痰壅气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30-60g。

各家论述

《纲目拾遗》:治实喘,消痰。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