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草药汇编》:毛大丁草

拼音注音

Máo Dà Dīnɡ Cǎo

别名

兔耳风[云南]、小一枝箭、一枝香[福建]、白眉、一柱香、扑地香、白花一枝香、头顶一枝香、磨地香

来源

为菊科毛大丁草属植物毛大丁草 Gerbera piloselloides (L.)Cass.的全草 。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

微苦,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痢疾,小二疳积;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5~8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毛大丁草

拼音注音

Máo Dà Dīnɡ Cǎo

别名

小一枝箭(《滇南本草》),一枝香(《植物名实图考》),兔耳风、毛耳风(《草木便方》),无风自动草(《修订增补天宝本草》),贴地风(《广西中兽医药植》),一炷香、白眉(《南宁市药物志》),头顶一枝草、贴地消(《江西民间草药》),巴地香(《贵阳民间药草》),四皮香、满地香、伏地老(《湖南药物志》),天灯芯、锁地虎(《福建中草药》)。

出处

《中国药植志》

来源

为菊科植物毛大丁草全草 。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向阳地、山坡、路边、田边。分布江苏、浙江、四川、广西、广东、云南等地。产于四川、广东、广西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厚,有绵毛。叶基生,多少具柄,矩圆形至卵形,长5~8厘米,先端圆,基部楔形,全缘,幼时上面被毛,而老时常变秃净,下面密被绵毛。花茎长15~30厘米,有时竟达40厘米,被绵毛,尤于顶端为甚,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长16~18毫米,基部狭,苞片线状披针形,2层,被绵毛;花杂性;边缘舌状花,雌性,白色,2唇形,外唇伸长,3齿裂,内唇细小,2深裂,柱头2裂;中央为管状花,两性,花冠上部也为2唇形,外唇3裂,内唇2深裂;雄蕊5,药合生。瘦果线状披针形,具缴肋,冠毛淡红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

性状

干燥的全草,叶丛生于基部,叶片皱缩,展开后呈矩圆形或卵形,叶面黑褐色,叶背棕褐色,被黄白色绵毛;质极脆弱,有时叶丛中留有一棕黄色的花,花梗中空。带根的全草在根茎部丛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长可达11厘米,外表棕灰色,质脆,断面黄白色。味涩。以干燥、叶多、少破碎者为佳。

归经

①《四川中药志》:”入肝、肺二经。”

②《闽东本草》:”入脾、肾、膀胱三经。”

性味

苦辛,平。

①《天宝本草》:”辛,温。”

②《广西中药志》:”味苦微甘辛,性平,无毒。”

功能主治

宣肺,止咳,发汗,利水,行气,活血。治伤风咳嗽,哮喘,水肿,胀满,小便不通,小儿食积,妇人经闭,跌打损伤,痈疽,疔疮,流注。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小儿食积。”

②《分类草药性》:”散寒,治咳嗽,风湿。”

③《天宝本草》:”治痈疽,发背。”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宣肺气,发汗,散寒消风,止咳定喘,止百日咳。”

⑤《江西民间草药》:”偏头痛,齿痛;小儿高热烦渴、急惊风,水煎服。疔疮捣敷患处。”

⑥《四川中药志》:”治阴虚白带,梦遗精滑,面部浮种。并外涂巴骨流痰。”

⑦《闽东本草》:”去湿,行气,利水,通经破瘀。治水肿,胀满,疝气,偏坠,黄胖,经闭,食积,腰胯酸痛,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伤风咳嗽:兔耳风二钱,虎耳草二钱。煎水一次服。

②治咳嗽哮喘:兔耳风一两,蒸蜂蜜吃。

③治肺痈:兔耳风二两。水酒各半煎服。(①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④治水肿:毛大丁草、披地挂、红糖各一两,酒四两。上药二味,用清水二碗煎成一碗,然后加糖酒炖服。每日一剂,连服三天。

⑤治尿道炎小便淋血:鲜毛大丁草一两。洗净煎汤,冲冰糖,日二服。

⑥治痢疾:鲜毛大丁草二两(干的一两),水二碗煎成八分,调糖或蜂蜜饭前内服,连服三次。(④方以下出《闽东本草》)

⑦治气滞胃院疼痛:毛大丁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或洒水炖服。

⑧治风寒泄泻:毛大丁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⑨治风湿水肿:鲜毛大丁草一至二两。水煎服。(⑦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⑩治小儿疳积:毛大丁草三钱,同鸡肝一个或猪肝二两,加水煎汤,去药,食肝及汤。(《江西民间草药》)

⑾治跌打损伤:毛大丁草五钱至一两。水煎,兑甜酒服。(《闽东本草》)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毛大丁草

拼音注音

Máo Dà Dīnɡ Cǎo

别名

小一枝箭、一枝香、兔耳风、毛耳风、无风自动草、贴地风、一炷香、白眉、头顶一枝草、贴地消、巴地香、四皮香、满地香、伏地老、天灯芯、锁地虎、白花一支香、头顶一枝香、扑地香、磨地香、银高杯、毛扶郎花

英文名

Herb of Pilose Gerbera

出处

出自《天宝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丁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rbera piloselloides Cass.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草和林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

原形态

毛大丁草
多年生草本。根茎短而粗壮,密被白色绵毛;须根多数,暗褐色。叶基生;有短柄;叶片质软而厚,长圆形或倒卵形,长5-10cm,宽2.5-4.5cm,先端钝圆,基部楔形,边缘全缘,幼时上面具柔毛,老时脱落,下面密被白色绵毛。花茎直立,单生,高10-40cm,被淡褐色绵毛;头状花序单生于花茎顶端,直径约3.5-cm;总苞片2层,条状披针形,外层稍短,背面密被淡褐色绵毛;舌状花白色,雌性,二唇形,外唇伸长,3齿裂,内层细小,2深裂;筒状花两性,花冠稍二唇形。瘦果条状披针形,长约5mm,稍扁,有纵肋和细柔毛,喙在花时极短,成熟时则与瘦果等长;冠毛长约1cm,淡红色,有光泽。花期5-6月。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阳光充足的低山区疏林下。只要排水良了,一般土壤均可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四川地区在3-4月播种。在整好的地上,开1.3m,宽的畦,按行、株距各约26cm开穴,深约6cm,们浅底平,施人畜粪水后,每1hm2用种子约3750g,混到拦有人畜粪水的草木灰里,使成种子灰,匀撒穴里,盖草木灰至不见种子为。

田间管理
播种后,天旱要浇水。播种当年中耕除除草、追肥4次。第1次苗高3-4cm时,追施清淡人畜粪水提苗。第2次在苗高10-13cm时进行,并匀苗、补苗,每穴留苗4-5根。第3次在7-8月。第4次在10-11月。第2次3-4月再中除、追肥1次,肥料均施用人畜粪水。

病虫害防治 虫害有蛞蝓、蜗牛和蚜早;蛞蝓;蜗牛可在早晨撒鲜石灰粉防治。

性状

性状鉴别
根茎丛生多数须根,长可达11cm,表面棕褐色;质脆,断面黄白色。叶丛生,多皱缩,完整叶片展平后矩圆形或卵形,上面黑褐色,下面棕褐色,被黄白色绒毛;质脆,的叶片中留有一棕黄色花,花梗中空。气微,味涩。

以叶多、少破碎者为佳。

化学成分

含酚类,甙类,还原糖,挥发油,粘胶及叶绿素,紫花前胡甙元(nodakenetin),熊果酚甙(arbutin),醌醇(quiinol)异彩山柑子萜醇(isoarborinol)和五环三萜类化合物[1]。

药理作用

本品所含紫花前胡甙元的异构体有降低血压及对氯化钡引起的大鼠离体肠管痉挛有抑制作用[1]。

性味

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宣肺止咳;行气活血。主伤风咳嗽;胃脘胀痛;泄泻;痢疾;水肿;淋浊;疮疖肿毒;跌打肿痛;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治小儿食积。

2.《分类草药性》:散寒,治咳嗽,风湿。

3.《天宝本草》:治痈疽,发背。

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宣肺气,发汗,散寒消风,止咳定喘,止百日咳。

5.《江西民间草药》:偏头痛、齿痛;小儿高热烦渴、急惊风,水煎服,疔疮捣敷患处。

6.《四川中药志》:治阴虚白带,梦遗精滑,面部浮肿。并外涂巴骨流痰。

7.《闽东本草》:去湿,行气,利水,通经破瘀。治水肿,胀满,疝气,偏坠,黄胖,经闭,食积,腰胯酸痛,小便不通。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