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爬岩香
拼音注音
Xiǎo Yè Pá Yán Xiānɡ
别名
小毛蒟、十八风藤。
来源
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小叶爬岩香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per arboricola C. DC.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2500m的疏林或山谷密林中,常攀援于树上或石山。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起台湾,西至西藏的东南部至西南部各地。
原形态
小叶爬岩香
藤本,长达数米。茎、枝平卧或攀援,节上生根,幼时密被锈色粗毛,老时脱落变稀疏。叶互生,全缘;小枝上的叶柄较短,长5-10mm,而匍匐枝上的叶柄较长,长1-2.5cm,被粗毛,基部具鞘;小枝上的叶长椭圆形、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1cm,宽3-4.5cm,先端短渐尖,基部偏斜或半心形,叶脉5-7条,最上1对互生或近对生,离基1-2cm从中脉发出,余者均近基出,网状脉明显,被毛与匍匐枝的叶相同;匍匐枝上的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5-5cm,宽2-3cm,先端渐尖或钝,基部心形,两侧稍不等,两面被粗毛,背面脉上尤甚,毛通常向上弯曲,且脱落变稀疏。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雄花序纤细,长5.5-13cm,直径2-3cm;总花梗与上部的叶柄等长或略长,其与花序轴均被毛;苞片圆形,具短柄,盾状,直径0.7-1mm,背面无毛,腹面与花序轴着生处被束毛;雄蕊2,花丝短,花药近球形;雌花序长4-4.5cm,苞片、花序轴与雄花序的无异,子房近球形,离生,柱头4,线形。浆果,倒卵形,离生,直径约2mm。花期3-7月。
性状
性状鉴别
茎藤扭曲,细茎有较密的褐色粗毛,老茎的粗毛较稀疏,具纵向棱状条纹。叶皱缩,完整叶片展平后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膜质,先端短尖,基部心形稍偏斜,两面具细腺点,并被有向上弯曲的粗毛,叶脉5-7条,最上1对离基1-2cm从中脉发出,余均近基出,网状脉明显。茎藤上常带有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气香,味辛辣。
毒性
DMPPA小鼠尾静脉注射LD50为179.5±11.6mg/kg,腹腔注射为300±9.4mg/kg,皮下注射为484.2±9.8mg/kg。小鼠跳跃试验和猴成瘾试验证明DMPPA无成瘾性。在猴成涌试验中,共享药109日,总剂量5050mg/kg,检查丙氨酸转氨酶、非蛋白氮、心电图未见异常,仅见流涎,偶有恶心、呕吐。
化学成分
小叶爬岩香含3,4-二甲氧基苯丙酸(3,4-dimethoxyphenyl propionic
acid)以及3,4-二甲氧基苯丙酰胺(3,4-dimethoxyphenyl propionamide)。
药理作用
1.镇痛作用
小叶爬岩香内含的挥发油、碱性部分和酸性部分都有镇痛作用。有效成分中3,4-二甲氧基苯丙酰胺(DMPPA)作用强,小鼠热板法或光刺激甩尾法均证明DMPPA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家兔钾离子透入镇痛试验ED50为24.5±1.6mg/kg,有效持续时间为1-3小时
40分钟。
2.镇静安定作用 猴用DMPPA后比较安静,活动减少。DMPPA可减少小鼠自发活动,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抗苯丙胺的兴奋作用,且效应随剂量增大而加强。
性味
辛;微湿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活血舒筋。主风寒湿痹;脘腹冷痛;扭挫伤;牙痛;风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 或浸酒。外用:适量,捣烂酒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