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杨梅树皮

拼音注音

Yánɡ Méi Shù Pí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杨梅科植物杨梅树皮 ,春初,剥取树皮。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杨梅’条。

化学成分

含杨梅树皮甙、杨梅树皮素、大麻甙;又含鞣质。

性味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性温,味苦辛涩,无毒。”

注意

《泉州本草》:”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

治痢疾,跌打损伤,目翳,牙痛,汤火伤,恶疮疥癞。

①《日华子本草》:”煎汤洗恶疮疥癞。”

②《纲目》:”煎水漱牙痛,服之解砒毒,烧灰油调,涂汤火伤。”

③《江西民间草药验方》:”退目翳,止泻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7钱;浸酒或入丸剂。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

复方

①治休息痢、泄泻日久不止:杨梅树皮五至七钱。水煎,分作三次,每次加白糖三钱调服,一日一剂。(《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②治菌痢:鲜杨梅树皮、叶共一两,鲜南天竹五钱,橘子皮一钱半。将上药切碎,共放入砂锅内,加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滤取药液,在药渣中再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合并两次药液为一日量。每次服100毫升,每天服三次。亦可将一日量浓缩为60毫升,每次服20毫升。(《全展选编·传染病》)

③治跌打扭伤肿痛:杨梅树皮二两,百两金一两,烧酒一斤,同浸十天备用。用时以酒搽擦伤处。

④治眼生星翳:㈠杨梅树皮二至四两。水煎,去滓,放面盆内,熏患眼,一日一次。㈡杨梅树皮适量。洗净切碎,加食盐少许,捣烂,做成如铜钱大的小讲,敷于手腕动脉处,约经一小时取下。

⑤治齿痛:杨梅树皮(或根)五至七钱。加清水煎汁,去渣,以汁煮两个鸭蛋,及至蛋熟,先食蛋,后饮汁。(③方以下出《扛西民间草药验方》)

⑥治臁疮:杨梅树皮三两。捣烂煮水洗。(《贵州民间方药集》)。

⑦治砒中毒,心腹绞痛,欲吐不吐,面青肢冷:杨梅树皮煎汤二、三碗,服之。(《易简方》)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杨梅树皮

拼音注音

Yánɡ Méi Shù Pí

别名

杨梅皮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杨梅科植物杨梅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rica rubra (Lour.) Sieb.et Zucc.[Mosella rubra Lou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多在栽培整修时趁鲜剥取茎皮,根皮或挖取全根,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低山丘陵向阳山坡或山谷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常绿乔木,高可达12m,树冠球形。单叶互生;叶片长椭圆或倒披针形,革质,长8-13cm,上部狭窄,先端稍钝,基部狭楔形,全缘,或先端有少数钝锯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色稍淡,平滑无毛,有金黄色腺体。花雌雄异株;雄花序常数条丛生于叶腋,圆柱形,长约3cm,黄红色;雄花具1苞,卵形,先端尖锐,小苞2-4片,卵形,雄蕊5-6枚;雌花序为卵状长椭圆形,长约1.5cm,常单生于叶腋;雌花基部有苞及小苞,子房卵形,花柱极短。有2枚细长柱头。核果球形,径约1.8cm,外果皮暗红色,由多数囊状体密生而成,内果皮坚硬,径约9mm,内含无胚乳的种子1枚。花期4月。果期6-7月。

化学成分

茎皮含黄酮类成分:杨梅树皮素(myricetin),杨梅树皮甙(myricitrin),杨梅树皮亭(myricatin),联苯环庚类成分:杨梅联苯环庚醇(myricanol),杨梅联苯环庚酮(myri-
canone),杨梅联苯环庚醇葡萄糖甙(myricanolglucoside),杨梅联苯环庚醇没食子酰葡萄甙(myricanol
galloylglucoside),杨梅联苯环瘐醇龙胆二糖甙(myricanol
gentiobioside);三萜成分:杨梅萜二醇(myricadiol),28-羟基-D-弗瑞德齐墩果-14-烯-3-酮(28-hydroxy-D-
friedoolean-14-en-3-one),杨 梅 萜 醇 醛(myricolal),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齐墩果酸乙酯(oleanolic acid acetate),马斯里酸(maslinic acid),麦珠子酸(alphitolic
acid);没食子原飞燕草素衍生物:3,3′-二-O-没食子酰原飞燕草素(3,3′-di-O-galloyl
prodelphidin)B-1,B-2,B-5,以及3′-O-没食子酰原飞燕草素(3′-O-galloylprodelphidin)B-2。又含没食子酸(gallic
acid),消旋的没食子儿茶精(gallocatechin),左旋的表没食子儿茶精(epigallocatechin),以及香草酸(vanillic
acid).

药理作用

1.抑菌作用 树皮、根皮水煎液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菌作用。

2.止血作用 根皮干粉,对大犬股动脉游离半切断,加压2min,即见止血。

归经

肝;胃经

性味

苦;辛;微涩;性温;

注意

《泉州本草》: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

行气活血;止痛;止血;解毒消肿。主脘腹疼痛;胁痛;牙痛;疝气;跌打损伤;骨折;吐血;衄血;痔血;崩漏;外伤出血;疮疡肿痛;痄腮;牙疳;汤火烫伤;臁疮;湿疹;疥癣;感冒;泄泻;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熏洗;或涑口;或研末调敷;或吹鼻。

各家论述

1.《日华子本草》:煎汤洗恶疮疥癞。

2.《本草纲目》:煎水漱牙痛,服之解砒毒,烧灰油调,涂汤火伤。

3.《江西民间草药验方》:退目翳,止泻痢。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