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野香茅

拼音注音

Yě Xiānɡ Máo

别名

香茅、香茅草

出处

《庐山中草药》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橘草全草 。夏、秋两季,于阴天或早上采收。

生境分布

生山坡草地。分布安徽、江西及华北、华中、华南、西南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须状。茎高30~90厘米,直立,节上常被白色柔毛。叶鞘光滑,基部破裂反卷,内面呈红棕色;叶片线形,长12~40厘米,宽3~4毫米;佛焰苞片长1.7~2.5厘米。伪圆锥花序稀疏,狭窄,长18~35厘米;总状花序孪生,带紫色,长1~2厘米,穗轴节间长3~3.5毫米;无柄小穗长圆状披针形,长5~6毫米,基盘具微毛;内稃缺;雄蕊3;有柄小穗长4~6毫米,柄上具白色柔毛。花果期8~10月。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平喘,止咳,消炎,止痛,止泻,止血,祛风湿,消肿,助消化,通经络。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头痛,跌打损伤,水泻,心胃气痛,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

复方

①治急、慢性支气管炎:野香茅重蒸馏液注射(每2毫升含生药4克)每日两次,每次注射2~4毫升。

②治老年慢性气管炎:野香茅一至二两,松果一两,鱼腥草一至二两。煎服。

③治心胃气痛:野香茅一至二两。水煎服。

④治腹痛:野香茅油一至二钱。开水冲服。

⑤治水泻:野香茅一两,炒米一两。水煎服。

③治风肿:野香茅半斤。煎水洗。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野香茅

拼音注音

Yě Xiānɡ Máo

别名

五香草、香茅、香茅草

英文名

Herb of Goering Lemongrass

出处

出自《庐山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橘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mbopogon goeringii (Steud.)A. Camus [Andropogon goeringii Steud.]

采收和储藏:夏、秋两季,于阴天或早晨采割全草,晾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各地。

原形态

橘草,多年生草本。根须状。秆较细弱,直立,无毛,高60-90cm;节被白粉色微小毛茸。叶鞘无毛,下部者均短于节间;叶舌先端钝圆,长1-2.5mm,无毛;叶片线形,长12-40cm,宽3-4mm,无毛,扁平。假圆锥花序稀疏,狭窄,长18-35cm;总状花序孪生,带紫色,长1-2cm,具2-5节,成熟后极叉开或向后叉开,其下托以长15-24mm的佛炮苞,穗轴节间长3-3.5mm;边缘被长1-2mm的白色柔毛,无柄小穗长圆状披针形,长5-6mm,基盘具长约0.5mm的微毛;第1颖先端尖或稍钝,具2脊,脊上部具狭翼,背部扁平,脊间具3-4脉,第2颖舟形,先端尖,边缘具狭膜质并生小纤毛,脊上具狭翼;第1外稃较颖短1/4,狭窄渐尖,具2脊,边缘具小纤毛;第2外稃极狭,较颖短1/3,先端具1-.5mm长的2裂齿,齿间伸出1芒,长8-10mm,中部膝曲,无内稃;雄蕊3,花药长2-2.5mm;有柄小穗长4-6mm,其柄具1-3mm的白色柔毛。花、果期8-10月。

性状

性状鉴别 全草长可达1m左右,秆丛生,较细软,无毛。叶片条形,长约25cm,宽3-4mm,两面无毛,有白粉;圳鞘基部破裂反卷,内面红棕色。全体有香气。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止咳平喘;祛风除湿;通经止痛;止泻。主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头痛;跌打损伤;心胃气痛;腹痛;水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

复方

①治急、慢性支气管炎:野香茅重蒸馏液注射(每2毫升含生药4克)每日两次,每次注射2~4毫升。②治老年慢性气管炎:野香茅一至二两,松果一两,鱼腥草一至二两。煎服。③治心胃气痛:野香茅一至二两。水煎服。④治腹痛:野香茅油一至二钱。开水冲服。⑤治水泻:野香茅一两,炒米一两。水煎服。⑥治风肿:野香茅半斤。煎水洗。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