鼬鼠肉
《中药大辞典》:鼬鼠肉
拼音注音
Yòu Shǔ Ròu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鼬科动物黄鼬 的肉 。
生境分布
分布遍及全国。
原形态
黄鼬(《广雅疏证》),又名:黄鼠狼、鼪鼠、地猴(《纲目》)。
体长25~40厘米,尾长13~18厘米,体重1公斤左右,雌体比雄体较小。体形细长,四肢短,尾中等长,较为蓬松。肛门部有臭腺1对,遇敌时能放出臭气以自卫。全身毛棕黄或橙黄色,腹面毛色较淡,尤以腋下及鼠蹊部为甚,几呈淡黄灰色。鼻端周围、口角和额部为白色而搀杂棕黄色毛,眼周和两眼间为褐棕色。尾和四肢与背色同,冬季掌面被以灰褐色毛。
栖息林区的河谷、土坡、沼泽及灌丛中。也常见于平原或村落附近,住石洞或树穴内。多夜间活动,性残暴,视觉敏锐,善游泳。
性味
《纲目》:”甘,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
①《纲目》:”煎油涂疮疥,杀虫。”
②《东医宝鉴》:”作末,疗疮瘘久不合。”
③《动植物民间药》:”全身黑烧,治淋病,遗尿。”
用法用量
内服:烧存性研末,0.5~1钱。外用:煎油涂或烧灰研末撒。
复方
治淋病:鼬鼠全身黑烧粉末,与等量之梓白皮细末混合,每次约服一匙许,开水送。(《动植物民间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鼬鼠肉
拼音注音
Yòu Shǔ Ròu
别名
黄鼬、黄鼠狼、鼪鼠、地猴、鬛鼠
英文名
Yellow weasel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纲目》:按《广雅》,鼠狼即鼬也。此物健于搏鼠及离畜,又能制蛇虺。鼬,处处有之,状似鼠而身长尾大,黄色带亦,其气极臊奥。鼬鼠心肝,气味臭,微毒,治心腹痛,杀虫。《海上仙方》用黄鼠心、肝、肺一具,阴干瓦焙为末,入乳香、没药、孩儿茶、血竭末各三分,每服一钱,烧酒调下立止。
来源
药材基源:为鼬科动物黄鼬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stela sibirica Pallas
采收和储藏:捕捉后杀死,去皮毛及肠杂,取肉,鲜用或烘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河谷、沟沿、土坡、小草丘及灌丛中昼伏夜出,以动物为食。
资源分布:我国除宁夏、青海、新疆外,其余各地均有分布。
原形态
黄鼬,体细长,雄性体长25-40cm,体重1kg左右。雌体为雄体的2/3。头略圆,唇有须,耳小而横宽。颈部长,四肢短,前后足5趾,爪尖锐,足部毛长而硬。尾长,约为体长的一半,尾毛蓬松,肛门附近具有1对分泌腺。遇敌时能放出臭气以自卫。吻端、眼周、两眼之间为棕褐色,额部为浅棕色。鼻端周围、口角、唇均为白色。全身棕黄色或橙黄色,腹面颜色较淡。四足颜色较暗。夏毛色较深,常显暗棕褐色或褐色;冬毛颜色浅而带光泽。偶见白化的个体。
归经
肺;肾经
性味
味甘;性温
功能主治
解毒;杀虫;通淋;升高血小板。主淋巴结结核;疥癣;疮瘘;淋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用法用量
内服:烧存性研末,1.5-3g。外用:适量,煎油涂;或烧灰研末撒。
复方
治淋病: 鼬鼠全身黑烧粉末,与等量之锌白皮细末混合,每次约服一匙许,开水送。(《动植物民间药》)
各家论述
1.《纲目》: 煎油涂疮疥,杀虫。
2.《东医宝鉴》:作末,疗疮屡久不合。
3.《动植物民间药》:全身黑烧,治淋病,遗尿。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