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纲目》卷三十三:瓜蒌丸

处方

瓜蒌根(薄切,用人乳汁拌蒸,竹沥拌晒)。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

三消。

用法用量

如弹子大,噙化;或丸如绿豆大,每服100丸,米饮下。

摘录

《济阳纲目》卷三十三

《普济方》卷三十三:瓜蒌丸

处方

瓜蒌根2两,泽泻2两,土瓜根2两。

制法

上为末,以牛膝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男子尿精。

用法用量

每次服30丸,食前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十三

《丹溪治法心要》卷二:瓜蒌丸

别名

瓜蒌实丸

处方

瓜蒌仁、半夏、山楂、神曲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以瓜蒌水为丸。

功能主治

食积,痰壅滞喘。

用法用量

瓜蒌实丸(《杏苑》四卷)。

摘录

《丹溪治法心要》卷二

《脉因证治》卷上:瓜蒌丸

处方

瓜蒌子、枳实、陈皮。

功能主治

胸痞或胁下逆抢心。

用法用量

取瓜蒌皮稷末熬为丸服。

胸痞切痛,加栀子烧存性,附子炮各2两。

摘录

《脉因证治》卷上

《得效》卷十二:瓜蒌丸

别名

栝楼丸

处方

黄瓜蒌1个,白矾半两。

制法

上将白矾入瓜蒌内,固济,火煅为末,米糊为丸。

功能主治

初病脱肛,鼻梁青脉,唇白,齿根焦黄,久病两颊光,眉赤,唇焦,多啼哭。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汤送下。

摘录

《得效》卷十二

《医林纂要》卷七:瓜蒌丸

处方

瓜蒌1枚(用面包裹煨熟,去面用),百部4两,麻黄2两,黄芩1两,杏仁1两。

制法

上为末,捣瓜蒌为丸。

功能主治

积年哮喘,偶触清寒即发。此有寒痰宿积于肺而胃气方实盛,故和缓则相安,更遇外寒触之,则阳气郁而忿争,积寒并发,气促而喘矣,此病小儿多有之者,不时喘咳,身有微热。

用法用量

清晨服。

各家论述

瓜蒌甘寒滑润,性质轻浮,入肺能荡肺中之积热沉寒,此用面裹煨之者,杀其寒而资其润,且麦本金谷,亦能补肺而润燥也;百部苦甘温,功专入肺,以去沉寒宿冷;麻黄以祛肺寒,非此不澈;黄芩以泄肺火,清膈热;杏仁破结痰,润心肺,降逆气。

摘录

《医林纂要》卷七

栝楼丸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三:栝楼丸

处方

栝楼根(薄切)。

制法

用人乳汁拌蒸,竹沥拌晒,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

消渴小便多。

用法用量

如弹子大,噙化;或丸如绿豆大。每服100丸,米饮送下。

摘录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三

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见《医心方》卷十二:栝楼丸

处方

栝楼根3两,铅丹2两,葛根3两,附子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消渴。日饮一石水者。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饮送下,日3次,渴则服之。

春、夏减附子。

摘录

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见《医心方》卷十二

《圣惠》卷十八:栝楼丸

处方

栝楼根1两,黄连1两(去须),桑根白皮3分(锉),犀角屑3分,人参3分(去芦头),地骨皮3分,铁粉3分,黄芩3分,茯神1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热病,脾积热,口干烦渴。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温小麦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八

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医方类聚》卷一二四引《神巧万全方》:栝楼丸

处方

栝楼根2两,麦门冬2两(去心,焙),苦参3分(锉),人参3分,(去芦头),知母3分。

制法

上为末,用牛胆汁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消渴。四肢烦热,口干心躁。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清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医方类聚》卷一二四引《神巧万全方》

《圣惠》卷五十三:栝楼丸

处方

栝楼根2两,麦门冬2两(去心,焙),知母1两,人参3分(去芦头),黄芩半两,苦参半两(锉),土瓜根半两,赤茯苓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消渴烦躁,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温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三

《圣惠》卷六十:栝楼丸

处方

栝楼2枚(割去盔子),硫黄1两(锉碎),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1两(炮裂,锉),猪牙皂荚1两(去皮,生捣碎)。

制法

上为散,入栝楼内,却以盖子盖之,用竹纤子扎定,以面厚裹,慢火烧面黄焦为度,候冷取出,重研令细,以软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积年肠风下血不止,面色萎黄,肌体枯悴。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食前以黄耆汤送下。

摘录

《圣惠》卷六十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栝楼丸

处方

栝楼根5两,黄连(去须)1两,浮萍草2两。

制法

上为末,用生地黄汁半盏,于石臼内木杵捣令匀,再入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消渴。饮水不止,小便中如脂,舌干燥,渴喜饮。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栝楼根丸”。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三因》卷九:栝楼丸

处方

栝楼(去瓤,取子炒香熟,留皮与瓤别用)、枳壳(麸炒,去瓤)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先取栝楼皮瓤研末,水熬成膏,和二物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胸痞,胸中痛彻背,气塞喘息,咳喘,心腹痞闷。

用法用量

每服25丸,食后以热熟水送下,1日2次。

摘录

《三因》卷九

《杨氏家藏方》卷八:栝楼丸

处方

栝楼1枚(大者,去瓤),天南星(炮)半两,半夏(汤洗7次)半两,细辛(去叶土)半两,防风(去芦头)半两,当归(洗,焙)半两,寒水石半两,白矾半两。

制法

上件除栝楼外,余为末,入在栝楼内,用纸数幅紧裹,于饭上蒸2次后,却于新瓦上焙干,研为细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风热咳嗽,痰涎壅盛,头目不利,鼻塞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以生姜蜜汤送下。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八

《普济方》卷一七九:栝楼丸

处方

栝楼根、黄连(去须)、铁粉(细研)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入铁粉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消渴。饮水绝多,身体黄瘦。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煎茅根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普济方》卷一七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