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太渊 Tàiyuān,出《 灵枢 ·本输》。别名大泉、太泉、鬼心。太即甚大,有旺盛的意思,渊即深潭,此穴位局部深陷如渊,脉气旺盛,故名太渊。

经属

属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五输穴的输穴、原穴,五行属土;八会穴中的脉会。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取法:掌心向上,腕横纹外侧摸到桡动脉,其外侧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桡骨骨膜。有桡动、静脉。分布着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针在皮下筋膜内,经桡神经浅支、头静脉与桡动脉掌浅支之间,穿前臂筋膜,在桡动、静脉外侧,拇长展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达深部桡骨骨膜。前肌(腱)由桡神经支配,后肌(腱)由正中神经支配。

作用与主治

作用: 止咳化痰 ,通调血脉

主治: 咳嗽 , 气喘 , 支气管炎 , 哮喘 , 肺结核 , 百日咳 , 咳血 ,唾血, 咽喉肿痛 , 胸痹 , 胸闷 , 胸痛 ,胸背痛, 心痛 ,
心悸 ,噫气上逆, 腹胀 ,噫气, 呕吐 ,呕血, 心绞痛 ,无脉症, 肋间神经痛 ,臂内廉痛,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手腕痛,手腕无力, 半身不遂
,肋间痛,掌中热, 目生翳膜 , 咽干 ,聋哑,无脉症, 经闭 , 痛经 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避开桡动脉。

灸法:艾炷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不宜瘢痕灸。

按摩 :用拇指指腹用力点揉太渊3分钟,直至穴位处有酸胀感,能很快缓解 咳喘 。

配伍

1、配 列缺穴 治咳嗽风痰。

2、配 内关穴 、 神门穴 治胸痛,心悸,心痛。

3、配 人迎穴 治无脉症。

4、配 内关 穴、 四缝穴 治百日咳。

5、配 鱼际穴 、 肺俞穴 、 列缺 穴治咳嗽、气喘。

6、配 丰隆穴 、 天突穴 治 风痰咳嗽 。

7、配内关穴、 人迎 穴治无脉症。

8、配列缺穴、 孔最穴 治咳嗽 ,气喘,胸背痛。

9、配内关穴、 冲阳穴 、 三阴交穴 治无脉症。

文献摘要

《 备急千金要方 》:唾血振寒嗌干,太渊主之。

《玉龙赋》:咳嗽风痰,太渊、列缺宜刺。

《 医宗金鉴 》:主治 牙齿疼痛 ,手腕无力疼痛及咳嗽风痰, 偏正头痛 等症。

《 针灸甲乙经
》:病温身热五日以上,汗不出,刺太渊,留针一时取之。若未满五日,禁不可刺也。咳逆,烦闷不得卧,胸中满,喘不得息,背痛,太渊主之。臂厥,肩膺胸满痛,目中白翳眼青,转筋,掌中热,
乍寒乍热 , 缺盆 中相引痛,数咳,喘不得息,臂内廉痛,上膈,饮已烦满,太渊主之。狂言,太渊主之。唾血,振寒,嗌干,太渊主之。口僻,刺太渊,引而下之。

《 针灸大成
》:主胸痹逆气,善哕,呕饮食,咳嗽,烦闷不得眠,肺胀膨,臂内廉痛,目生白翳,眼痛赤,乍寒乍热,缺盆中引痛,掌中热,数欠,肩背痛寒,喘不得息,噫气上逆,心痛,脉涩,
咯血 呕血,振寒,咽干,狂言,口僻,溺色变,卒遗矢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