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脑血疏口服液,中成药名。由黄芪、水蛭、石菖蒲、牛膝、牡丹皮、大黄、川芎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气虚血瘀所致中风。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蹇,偏身麻木,气短乏力,舌暗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或细数,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及恢复早期见上述证候者。

通用名称

脑血疏口服液

汉语拼音

Naoxueshu Koufuye

药品类型

祛瘀剂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医保乙类

参考价格

224.50元-326.00元

成分

黄芪、水蛭、石菖蒲、牛膝、牡丹皮、大黄、川芎。

性状

本品为红棕色的液体,久置可有微量浑浊;气香,味微咸。

主要功效

益气,活血,化瘀。

适应病症

本品用于气虚血瘀所致中风。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蹇,偏身麻木,气短乏力,舌暗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或细数,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及恢复早期见上述证候者。

临床应用及指南

1、吴晶莹通过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脑出血后继发神经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得出结论脑血疏口服液对脑出血后继发神经功能损害的治疗效果肯定,可消除患者脑部血肿,改善其神经功能,值得推广。(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04):1371-1372.)

2、齐江彤,徐雷,金海加通过脑血疏口服液对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效果,得出结论脑血疏口服液对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而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概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07):1643-1646.)

3、魏健强,马剑通过脑血疏口服液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灌注的影响,得出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后服用脑血疏口服液有利于减轻血肿周围组织低灌注损伤,促进血肿吸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并可有效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22):2909-2912.)

规格

每支装10ml。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30天为一个疗程。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禁忌

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1、请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2、有高热、感染、高颅压、高血压者应加用相应对症处理措施。

3、出血量大于40ml或有脑疝表现者,应考虑手术或其它抢救措施。

4、产妇慎用。

5、有再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

6、孕妇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作用

临床前动物试验结果提示:本品对实验性大鼠脑出血模型有治疗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功能,加速血肿吸收,可减少血肿坏死区面积。本品可增加犬脑血流量,改善脑循环;抑制大鼠实验性血栓的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和凝血时间,改善脑组织供血供氧。

贮藏方法

密封,置阴凉处(不超过20℃)。

有效期

36个月

执行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3-111(Z-021)-2005(Z)。

鉴别

1、取[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与黄芪甲苷对照品溶液分别作为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
甲醇-水(65∶35∶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显相同的棕褐色斑点;紫外光灯(365nm)下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2、取本品30ml,加石油醚(60-90℃),超声处理2分钟,2次,每次30ml,移至分液漏斗中,分取醚液,合并,挥干,残渣加丙酮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皮酚对照品,加丙酮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再取石菖蒲对照药材1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5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
丙酮(5∶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石菖蒲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荧光斑点。喷以盐酸酸性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石菖蒲对照药材、丹皮酚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10ml,加盐酸1ml,置水浴上加热30分钟,立即冷却,加乙醚提取二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加甲醇20ml,浸渍1小时,滤过,取滤液5ml,蒸干,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盐酸1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大黄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
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五个橙黄色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置氨气中熏后,日光下检视,斑点变为红色。

4、取本品10ml,加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2次,每次1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0ml,盐酸1ml,加热回流1小时,冷却,加水10ml,加石油醚(60-90℃)提取2次,每次10ml,合并石油醚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牛膝对照药材2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40分钟,静置,取上清液10ml,加盐酸1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齐墩果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
三氯甲烷-乙酸乙醋-
甲酸(20∶5∶8∶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试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检查

1、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04(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ⅦA)。

2、pH值:应为5.5-7.0(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ⅦG)。

3、其他:应符合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ⅠJ)。

含量测定

1、正丁醇提取物:

(1)精密量取本品5ml,置分液漏斗中,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每次30ml(每次振摇后静置20分钟),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置105℃干燥3小时,移至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计算,即得。

(2)本品含正丁醇提取物不得少于3.0%。

2、含量测定:

(1)精密量取本品5ml,置分液漏斗中,加0.15mol/L氢氧化钠液饱和的正丁醇提取4次,

每次3ml,合并正丁醇液;用0.15mo/L氢氧化钠液洗涤3次,每次10ml,弃去碱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无水甲醇使溶解,定量转移至2ml的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黄芪甲苷对照品,加无水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6μl,对照品溶液1μl与3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高效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
甲醇-水(65∶35∶10)10℃以下放置过夜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岀,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取岀,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ⅥB薄层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
S =530nm,λ R =700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2)本品每支含黄芪按黄芪甲苷(C 41 H 68 O 1 4 )计,不得少于0.8mg。

附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