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注)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经)甘草泻心汤主之、(158)

甘草四两炙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黄连一两

甘草泻心汤主要的病理因素是里虚。对三个泻心汤做了比较,心下痞硬
呕而肠鸣下利的是半夏泻心汤,在这个基础上出现干呕食臭,下利明显的是生姜泻心汤,如果出现黏膜性病变,或者因虚造成的精神方面的疾病是甘草泻心汤证。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这儿的“伤寒中风”是指或者是伤寒或者是中风,都可以,就是说或是太阳表实证或是太阳表虚证。凡是表证不管是表虚证还是表实证,都应该以发汗的方法来解表。不同的是:表实证要用麻黄汤之类的方剂;那么表虚证要用桂枝汤之类的方剂。使用泻下的方法都是误治,所以这里说“医反下之”,阐明了这是一种误治。

“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我们从这儿能看出这个医生在这里所用的泻下药是非常猛峻的。不单单是下利的次数多,一天数十行,这就太严重了;而且由于泻下得非常迅猛,以致于这个消化道里面的食物,根本就来不及消化就排出体外了,可见泻下剂特别猛峻。如此猛峻地泻下,必然会对人体的胃肠功能造成影响,致人里虚。

“腹中雷鸣”,跟刚才那个是一样的,是肠鸣的一种症状反应。在这种寒热错杂的病理状态下,既有里寒又有半表半里热的这种病理状态下,常见的这么一种症状反应。

“心下痞硬而满”,这也是三个泻心汤所共有的症状反应。但是在这个地方强调了一个“满”,这个“满”是由于重度地泻下之后,导致里虚寒所表现出来的虚满,不是实满。

“干呕”是胃气虚弱的症状反应。

“心烦不得安”是甘草泻心汤的一个典型的症状反应。这个“心烦不得安”的病理基础就是里虚,里虚得严重,造成的精神方面的一种症状。

你看生姜泻心汤,它这个病因是经过猛峻地泻下,但是咱们在实际临床当中呢,常常没有经过泻下而得这类病的,人体不是一天二天身体不好,都是比较虚弱的这一种,尤其是里虚。里虚的结果是什么啊?就是吸收功能非常差、非常弱,人体缺乏营养。人体缺乏营养以后,可能会造成各式各样的疾病。这个地方出现了“甘草泻心汤证”的话,就是“里虚”为主要的根源。因为神经系统失养,造成了精神方面的一些障碍。

医案一:

38岁的女性病人,因为她的孩子发生意外夭折了,痛苦异常。过了不久就出现了一些精神方面的失常了。症状是什么呢?每天下午到晚上,出现自言自语、哭笑不休。夜间勉强能够睡,但是要惊醒数次。心悸不宁、躁扰不安、精神恍惚,反正是精神方面的这些症状非常地明显。甚至有时候她独自乱跑,跟神经病差不多了。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两个多月。

到后来呀就听说有比较高明的医生、好的医生,她每天上午比较清醒,那么就迁就她上午清醒的时候,找这医生给她看病。当时看的时候,这个医生看她烦躁、懊恼、心下憋胀不适、口干舌燥但是不欲饮水、善太息、易激动,脉数大无力,一派虚象。苔白腻,就给了她甘草泻心汤,一开始就是甘草泻心汤的原方,服三剂,病情就大有好转了。后来在这个方剂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点加减,连服十剂就彻底好了。

医案二:

从《皇汉医学》摘过来的。有个大户人家的女儿,刚刚 16
岁,那个时候婚配得比较早,按我们现在的话就是已经订了婚了,书上说的是“已许配矣”,就是说已经许给别人了。她有一个很奇怪的疾病,这个疾病啊从来没听说过谁有过这种病。每天晚上等家人都睡熟了以后,她偷偷地起来跳舞。假如你偷偷地看她跳舞的话啊,而且她跳的那个姿势啊,原文怎么说的啊?是“俏妙娴雅”,跳的姿势还非常美。每当这个天快要亮的时候,她才自己去睡觉呢。她自己家人也观察她一段时间了,就是说她每次跳舞的样子和伴的曲吧,那个时候没有录音机什么的,大概是口里边哼的小曲什么的,都不一样。而且没听过,很奇妙,但是你也说不清她是哼的什么曲儿?实际上这是一种无意识的。每到白天呢就跟常人一样,没有不正常的地方。她自己也不知道,因为有时候问她,她自己不知道。

但是你要是告诉她,说你晚上啊别人睡觉以后,你就起来跳舞,她就感觉非常惊讶、不相信。你不是跟我开玩笑吧?哪有的事儿呀?我晚上睡的好好的。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一家人感觉非常愁的慌,这是鬼使神差的,这到底得的什么病呀?而且呢还生怕别人知道,一旦别人知道了以后,她大概是许了门第比较高的一个亲戚,恐怕人家不要她了,恐怕有害于她这个婚事。咱们现在说的看虚病这一类的。后来请了一个大夫,让她吃的就是甘草泻心汤。就是说吃了不数日,晚上跳舞的这个情况就慢慢地就自止了,就好了。后来结了婚以后,就正常的过日子了。

大家看这两个医案,他们的症状反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虚”。你看前头这个,她孩子出现那个情况以后,她必定是多日不怎么吃东西,其后果就可想而知,跟“下”过,实际上是一个道理。那么后者呢,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你可以想象,从这个医案地描述你可以想象,这肯定是一个大户人家的闺中小姐,一定是平时身体就比较虚弱的哪一种,大门不出,二门不到的那一种。

医案三:

70多岁一个老太太,他儿子一家人都在我这儿看病。后来在看病当中,他儿子就说:“我母亲口腔溃疡,十来年了,连绵不断、时好时坏,有时候好了几个月,过一段时间马上就又犯了”。我说:“见不到病人,我也不能这么给你药”。后来他说:“她来也不太方便”。我说:“这样吧,电话里问问吧”。我就在电话上问了问,我问他:“你有没有肚子里边咕噜啊?”她说:“有,常有!这一段时间才明显呢,我口疮疼得厉害”。我就给她甘草泻心汤,一共拿了五天的药,后来打电话给我说,这五天的药吃到三四天,基本上就好了,到现在快三年了,一直也没有听说她再犯这个病。

下面做一个小结:太阳表实证或是表虚证,本当发汗解表,医者反用泻下的方法治疗,造成患者下利而且日数十行,甚至腹中食物不及消化而排出,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者见心下痞硬,认为是泻下不够,病尚未愈,所以又施以下法,致使痞证更加严重的,为甘草泻心汤主治之证。这里的痞并不是纯热结,而是由于误下后造成的里虚所致。

我们还要思路再宽一点,咱们不要把“甘草泻心汤”固定在口腔溃疡这类的疾病上,它不是专门治这种疾病的。在实际临床当中,对于口腔溃疡这一类疾病的治疗,当病人有甘草泻心汤证的时候,我们换一种说法,如果这个病人有半夏泻心汤证,同时存在口腔溃疡,你用甘草泻心汤,就是效如桴鼓,非常得快。但是没有这个方证的情况下,疗效也不理想,甚至疗效都没有。这印证了什么?印证了经方理论里边,“方与证皆要相应”的这么一个原则的正确性。

没有这个证的时候,就算是它的一个特征性的病,它也治不了。咱们从临床统计资料看,有治疗口腔溃疡记录的方剂,不是只有甘草泻心汤一个,还有其他的。像大黄黄连泻心汤、葛根芩连汤、茵陈蒿汤都有,甚至包括像还有人说用血府逐瘀汤、炙甘草汤治疗顽固性复发性口腔溃疡,都有这样的记录。

我们根据刚才对甘草药性的分析,可以做一个延伸,假设这个病人表现为葛根芩连汤证,但是他同时又有口腔溃疡,那么你在葛根芩连汤的基础上,加上生甘草,疗效肯定会优于仅用葛根芩连汤。所以这是提高经方疗效的一个有效的途径,而且也不失为是经方理论“有是证用是药、有是证用是方”的一个灵活应用。要说再延伸,那里边问题就非常地深了。不有人说自己也可以组方,理论上说是可以的。但是我们现在在这儿得到一点启示,也是在经过了深入地学习研究之后,才能看到这么一条路,不是说随意地去加减,你得有充分的依据。

下边是这个方证。从症状看啊,主要有这么几大项症状:

泄泻、心下痞满、纳呆、口腔及阴部溃疡、肠鸣。这个方剂的统计资料做得不太好,症状统计得非常少,出现频率低的呢就都给省略掉了。

舌质:红、淡、有淡嫩、胖大有齿痕。

舌苔:白腻、薄白、黄白、黄白腻、薄黄、白苔、无苔。

脉象:虚数、细沉、弦数、滑数、弦细,这个脉象比较明显啊,能够看出虚象比较明显。

在现代病方面: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窦炎、胃下垂、消化不良、溃疡病、胃脘痛、慢性胰腺炎、肝胆疾病、肠道易激综合症、严重腹泻导致的低钾症、食道裂孔疝、胃脘颤动、噤口痢、白塞氏综合征、口腔溃疡、淋病、尖锐湿疣、急性尿道炎、外阴龟头溃烂、女性阴周或前阴溃疡、舌溃烂、不眠症、神经官能症、癫痫、心房颤动、心力衰竭、艾滋病、外阴腐蚀。

作者:李冠杰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