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翻检过去的诊籍,看到六年前在应象上课时的一例验案。

患者妈妈是应象课程的学员,是我的学生。小朋友发高烧,前前后后七天了,服过中药,吊过西药,反反复复,高热不退。根据辨证,给与温热药物,即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补中益气汤。因为药煎得太多了,结果小朋友只吃了少量汤剂,没想到一小时后精神就好转了,第二天明显好转,最高不超过38℃,第三天最高37.2℃,一共服了1剂半药。

因为妈妈是应象学员,所以病情记录很详细,我门诊当时书写的病史当然没有那么繁复,后为了整理医案,把她写的病情记录补充进来,所以一天一天的情况清清楚楚,可供大家参考。

医案如下:

x某某,女,6岁。

2012年2月29日初诊。

代诉:发热一周。

病史:2月22日早起即精神不振,测体温38℃,怕冷,手臂酸,小便清长,偶咳。妈妈认为是麻黄汤证,自服麻黄汤(每味药各9g)稍有出汗,但热度反而升至39℃,不敢再服,睡觉后,过了2小时温度又降为38℃,但精神仍不好。

第二天仍乏力怕冷,且喉咙一下子哑了,但不痛。妈妈又给予麻黄汤服用,中午热度升至39℃,舌红有芒刺,唇干,色紫。赶紧就近看了中医,处方如下:柴胡20g,藿香20g,干姜6g,细辛3g,生麻黄6g,桂枝6g,杏仁15g,薄荷3g,黄芩20g,葶苈子6g,六神曲10g,生草6g,另有两味药字迹不能辨识。下午到晚上服药三次,人更难受,且热度升至40℃。

第三天早起体温即40℃,再服昨日汤方仍不见效,下午体温仍40℃。服了20g石膏汤液,体温降到39℃,但人仍乏力想睡。傍晚看西医,化验血常规正常。医生检查喉咙,判断为喉炎。静脉点滴喜炎平(主要成分是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之后精神好很多,回家后水泻,很臭(之前已三天没大便)。

第四天继续吊针,体温基本在38℃,人仍很困乏。

第五天傍晚体温降至正常,便没有去吊针。妈妈给开了汤药:连翘、金银花、桔梗、玄参、大力子,服药后肚子不舒服,咳了一夜。

第六天早上体温又升至40℃。看西医,诊断为支气管炎,给与头孢与激素治疗。

第七天,继续用头孢,激素减量。人很疲乏,老想睡觉。

今天早上体温正常,不咳,西医停止吊针,给与头孢口服。人仍很疲乏。下午体温又升高39℃。刻下,畏寒乏力嗜卧,胃纳欠佳,大便4天不解。舌质偏淡胖,苔薄白,唇略紫,脉右细偏数而无力、左偏滑数而无力。

处方:生麻黄6g,附子6g,细辛3g,党参15g,升麻9g,柴胡9g,生甘草6g,黄芪30g,当归9g,白术9g,陈皮6g,4剂。

效果:到家后体温超过39℃,因汤药还未煎好,就先吃了退烧药。因为煮药时水放太多了,只喝了总量的四分之一,1小时后大便,不稀不干,较臭,自觉精神好很多。

第二天一早起来精神便有很大改善,胃口也好很多。中午有些累,睡午觉后体温略上来,但不超过38℃。这天把余下的四分之三药喝完。

第三天早上体温正常,下午37.2℃,但有精神自己玩耍,晚上热退净。总共服了1剂半药。

作者:邢斌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