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男性,21岁,大学生。入大学后因功课紧张,致夜不能眠,继之终日若有所思,神疲痴呆,时有单独发笑、动作重复,怕见人,畏上街,好照镜子,幻听幻想,默默不语,已4周余,学院校医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经冶罔效,动员休学治疗。目前纳少眠差,两便尚可。检查:神志痴呆,低头不语,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无力。

答案:

辨治:心气不足,心神浮越

治则:助心神,镇惊安神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10g,甘草6g,龙骨40g,牡蛎40g,紫石英60g,生白芍10g。嘱进7剂。

次诊:药进3剂,症状初感好转。7剂尽后,夜眠渐安,动作重复显少,幻听幻想亦减,纳食尚可,两便如平,神志较前明显好转,问诊可以对答,但不流利,舌质红、苔薄白,脉弦而无力。仍循前方,再进7剂。

三诊:药后症状次第消失,眠食俱佳,基本如平人,遂嘱在家安心休养,继续冶疗,守上方连进60余剂,症状未发。(邓启源,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新用.江西中医药,1998,1:35)

原文复习

《伤寒论》第118条:火逆,烧针汗之,因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各家论述

《注解伤寒论》:辛甘发散,桂枝、甘草之辛甘也,以发散经中火邪;涩可去脱,龙骨、牡蛎之涩,以收敛浮越之正气。

《伤寒贯珠集》:桂枝、甘草,以复心阳之气;牡蛎、龙骨,以安烦乱之神。

《古方选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其义取重于龙、牡之固涩。仍标之曰桂、甘者,盖阴钝之药,不佐阳药不灵。故龙骨、牡蛎之纯阴,必须籍桂枝、甘草之清阳,然后能飞引入经,收敛浮越之火、镇固亡阳之机。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