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罹患阳强易举症十余年病案一则
夜间阳强易举验案
某男,65岁,2011年9月23日初诊。刻证:夜间阳强易举10多年,每夜最多阳强13次,需要小便或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常态,患者苦不堪言,夜尿3次,口偶干,偶腰酸,大便日1~2行,汗出不多,纳可,舌暗,苔白略腻,脉弦细。辨六经属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辨方证为五苓散加知母汤证:
桂枝10g,茯苓12g,泽泻10g,猪苓10g,苍术10g,知母15g(七剂,水煎,日二服)
2011年9月30日二诊:阳强症状从每夜13次减少到1~2次,夜里口干,大便日2~3行,但成形,早晨腰酸,服药前阳强需要小便后方能缓解,现醒后即可缓解,无阳强时不起夜,苔白略腻,脉弦细。处方:上方加生山药10g,七剂。
结果:显效。
笔者按:阳强易举一症,正和勃起障碍一病相对,虽不及其多,但给患者带来的苦恼却并不少。
本例发病10多年,久罹此患,苦不堪言。口微干、夜尿频、苔白微腻,为寒饮内蓄,气化不利,旧水(水饮)不去,新水(津液)难以生承,故口干不欲饮或饮亦喜温喜少,机体借自身良能欲将“旧水”排出体外,故见小便数。阳强多由热而起,结合腰酸、脉弦细等症及患者年龄,辨作虚热,而水饮久停,亦易积生郁热。
六经辨证属太阳太阴阳明合病,夹饮,辨方证选五苓散加知母汤证。
五苓散,是经方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首,在仲景书中主治消渴、水逆、水痞、霍乱、眩晕等病症因水饮内蓄而见脉浮、口渴、小便不利者。诸般利尿,泽泻独重,用治烦渴,桂枝平冲,复兼解外。据证加入知母,《本经》谓其“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清热、生津、下水、补虚,兼以数任,正合于本例的证情。
目前临床上将“阳强”一症视作虚热者非常普遍,更是习用补肾养阴之套方成药,或效或不效。本例之所以纯养阴而不效,化其饮,清其热,顾其阴而速效者,盖由其证虚实兼夹之故也。咸寒甘润滋补阴分,势必补虚恋邪,饮更难化,郁热无从透解。况且邪(饮)不去,正(阴)安从生?今予五苓散加知母,消其留饮,撤其虚郁之热,故取效甚捷。再诊予山药,亦平补其中,缓消其饮,平正和润,寓以王道。
本例患者10年之恙,解于一朝,得力于经方六经方证辨证之道也。
编者按:“阳强”指的是异常勃起,中医古籍中有“强中”、“茎强不痿”、“阴纵不收”等记载,现医家多认为本病以肝经湿热、肝郁化火、阴虚阳亢、痰火内结和瘀血阻络为主要病机,可见阳强多因“热”而致。本例亦为有热,结合腰酸、脉弦细等症,辨作虚热;口微干、夜尿频、苔白微腻,则提示寒饮内蓄,气化不利,而水饮久停,亦可加重内热,故冯老采用五苓散加知母以清虚热、化停饮,疗效立竿见影。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