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张某,男,68岁,泽州县人,2011年3月28日初诊。

患者胃癌术后8
年,平素身体虚弱。三日前食大米饭、炒花生米、煮黄豆后,出现院腹胀满难耐,急入乡医院,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经胃肠减压、灌肠、输液治疗三日,胀满稍缓。出现左侧腹部痛,大便已四日未解,医恐肠坏死,欲行手术治疗,患者不愿,其家属求诊于笔者,愿服中药一试。(此时已夜间九时许)诊见患者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神清倦卧,腹部敷一热水袋。手足凉,言语声低怯,呻吟之声不绝于耳。于左上腹摸及半个拳头大小包块,局部压痛,拒按,腹肌无明显紧张,听诊可闻及高调的肠鸣音。口干不渴,小便清,舌淡,苔水滑,脉沉紧。

病症分析:患者年老体弱,饮食不节,以致食积,阻滞气机,气机不利,腑气不通,故而脘腹胀痛。蜷卧,手足凉,言语声低怯,腹痛喜暖,口干不渴,小便清,脉沉紧,舌苔水滑,均为寒凝气滞、饮食停积之象。无谵语,无潮热,无手濈然汗出等实热症,可排除大承气汤证。《金匮要略·腹满寒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一条: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第十五条: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冯世纶老师在《经方传真》中云:本方不仅治胁下偏痛,无论哪一体部,凡偏于一侧痛者,大多属于久寒挟瘀所致,用之均验。寒腹痛,有宜下者,本方亦有效。

笔者认为:此患者既有阳明里实之厚朴三物汤证,又有太阴里寒积之大黄附子汤证。所以辨六经为:太阴、阳明并病。辩方证为:厚朴三物汤合大黄附子汤加炙甘草汤证。

处方:大黄10克,附子4克,细辛4克,厚朴15克,枳实8克,炙甘草6克。用法:上药急煎,频服。

结果:于当夜0时左右,其家属来电话告知,当服药至120
毫升时(11时30分左右)觉腹中振振鸣响,同时腹痛加剧,持续10余分钟,泻下大量粘腻之物,其中有花生瓣及黄豆瓣等食滞之物。腹胀痛顿消,安然入睡,,后以香砂六君子调养。

按语

通过对本例患者的治疗,说明中医是可以治疗急症的,关键是辨证是否准确,选方用药是否准确。也就是方证必须对应才能取效。重所周知,大承气汤是治疗肠梗阻的常用方剂,但是关键要看是否有大承气汤证。本例患者年老体弱,肠梗阻后表现出来的是一派阴寒里实之象。所以只能温下,如用大承气汤强攻,则后果不堪设想。此例患者中医治疗的效果远远超过了西医。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方证对应的魅力。

作者:冯末善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