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某,女,25岁。新产后十六天,高热38.3℃,不恶寒,右乳内上方红肿疼痛不敢触碰。伴口苦咽干而喜饮,纳呆,大便干结,四五天一次,小便黄赤短涩。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辨为阳明、少阳郁热内结,急当清热开结而两解阳明少阳之邪。

生石膏20克,竹叶、麦冬各10克,炙甘草6克,粳米一撮,柴胡6克,黄芩、银花、连翘、丹皮、白芍、花粉、知母、夏枯草各10克,生牡蛎15克 。

患者持方而归,未及时取药,当日下午体温骤升至39.5℃
并出现神昏谵语。其母又求治于西医,被告知西药影响母乳而不利于婴儿。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只好购取中药煎服。没想到服一剂后,当夜则汗出而热退,三剂服尽,右乳红肿疼痛大减,大便通畅,纳食增进。患者大喜,复诊时告知乳汁不够流畅,口干欲饮,舌质淡,脉弦无力,仍用竹叶石膏汤益气养阴为主,兼用银花、连翘,白芷,青皮,夏枯草,当归等清热散结,进退十余剂而愈。

解说:竹叶石膏汤由白虎加人参汤去知母,加麦冬,半夏,竹叶而成。因此可以看作是白虎加人参汤的一个变方。但是白虎加人参汤证在于阳明热邪为主,所以用知母配石膏以清热为主;而竹叶石膏汤证则重在气阴两虚为主,所以易知母为麦冬,加竹叶配石膏以益气养阴为治。妙在加半夏于大群辛凉药中,降逆止呕又能拮抗寒冷之药伤胃。因此,前者用于热邪甚而伤气阴,后者用于余热未尽而气阴已伤。

仲景用竹叶石膏汤治疗热病后期,气阴两虚,胃气上逆所致的虚羸少气,气逆欲吐,不欲饮食等,病机仍未离于阳明,所以,临床上用以治疗阳明经所主的乳腺病变,如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或自行溃破,或手术排脓后,证见高热,心烦,神倦,不思饮食,恶心欲吐,舌红,脉数等,常能取得良好效果。

本文摘自《经方临证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9月一版一印。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