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床在医学上称为遗尿症。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将小儿遗尿症定义为:3岁以上小儿不能从睡眠醒来而反复发生无意识排尿行为,每周超过一定次数,持续至少3月。

中医学又称为“遗溺”,西医称为“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

除了夜间尿床,有的患儿白天常有尿频、尿急,或者排尿困难等症状。

在孩子尿床后,家长不可责骂恐吓,应该予以宽容和理解,安慰、鼓励患儿消除紧张、怕羞的情绪,不要增加患儿的心理负担。

如果孩子超过3岁还频繁尿床,一定要带他及早就医,接受规范治疗。

医案分享

8岁女童,因“遗尿4年”于2018年12月14日来诊。

病史介绍:

患儿从4年前开始经常尿床,家长带她去了很多家医院,中医、西医都看过,这四年一直没有停止过治疗,但收效甚微。仍频繁尿床,一个月中有半月发作,白天也尿频尿急,纳可,睡觉特别沉,舌淡红苔薄脉沉细。

诊断:遗尿

四诊合参,此为太阳少阴证,处予麻黄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味。

方药如下:

麻黄6g,桂枝5g,杏仁5g,炙甘草3g,熟地黄15g,山萸肉8g,山药8g,牡丹皮6g,茯苓6g,泽泻6g,益智仁3g,十二付。

复诊

(2018.12.29二诊):

药后明显好转—13天有2次遗尿,白天尿频尿急亦好转。效不更方,前方加乌药5g巩固,十四付。

(2019.1.21三诊):

遗尿再次反复,近20多天内尿床7-8次。前方去桂枝、杏仁、乌药,加五味子5g,金樱子7g加强补肾固涩止遗之力,二十八付。

随访

(2019.8.7短信随访):

服完上药后遗尿即消,遂停药。目前精神状态好,尿床基本消,仅仅偶尔晚上喝多水会有一次尿床。

病案分析:

遗尿为小儿常见病,婴幼儿时期,由于形体发育未全,脏腑娇嫩,“肾常虚”,智力未全,排尿的自控能力尚未形成;学龄儿童也会因白天玩耍过度、夜晚熟睡不醒而遗尿,均非病态。但3岁以上孩童,频繁遗尿,则当以病态论治。

此患者4年来反复发作,多方治疗未效,故当辨证治之。以麻黄汤合六味地黄汤为刘渡舟经验—六味地黄汤下滋肾水;麻黄汤能宣肺鼓舞足太阳膀胱之气。两方用阳化阴,用阴潜阳,使其脏腑表里之气互相沟通,行使主宰津液与气化出纳的作用,故能治疗尿床。

方中所加益智仁,为著名老中医陈树森经验化裁—五味益智汤,五味子10g,益智仁10g,炙麻黄10g,在《陈树森医疗经验集粹》一书中提到:方中五味子功专补肾固精;益智仁补肾缩小便,治夜间多尿;麻黄主要成分为麻黄碱,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能兴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使精神振奋,对膀胱括约肌有明显兴奋作用。合而用之能使沉睡者易醒,小便频数者减少,故对夜间遗尿有效。此处加入益智仁便有五味益智汤方义。

二诊时方中加入乌药,此为缩泉丸,亦为欧阳教授治疗遗尿之常用药。同时,治疗遗尿还有验方“遗尿灵”[1]:鹿茸1.5g,山药12g,煅龙骨20g,煅牡蛎20g,鸡内金10g,菖蒲6g,共研细末,装胶囊。民间验方“三两三”亦有治疗遗尿选方:黄芪30g,桑螵蛸30g,当归30g,甘草10g,麻黄3g,熟地15g,益智仁10g,远志10g。功用益气固精,缩尿止遗。

止遗尿,麻黄一药功不可没,伤寒论有言“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指出阴血不足之人,服用麻黄类方会小便减少,由此反推,对于尿频、遗尿之人,可用麻黄。临证中,对于前列腺疾患患者,应慎用麻黄,否则会出现小便不顺畅现象,吾当慎之!

参考文献

1吴进录.遗尿灵治疗小儿遗尿症20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研究,1995,(5):27

整理:刘奇刘美方 指导老师:欧阳卫权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