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杨大华医生的新著《汉方治验选读》,选取日本医家240
余则进行评议,或举其善,或提其要,或钩其玄,或申其义,或质其疑,或道其短,或驳其误,或补其缺,旨在求真。其书是医案的研究鉴赏之作,是对日本汉方临床的研究讨论,更是对经方应用思路方法的探索。这是一本学术水平较高的日本汉方研究著作。

54岁男子,颜面黑褐色,肥胖型。

4年前患多发性关节风湿病,曾在大学医学院治疗。现在手指、腕、膝、足关节等肿痛,最近右肩至上臂关节疼痛。

初与薏苡仁汤,关节风湿病即好转。

“五十肩”逐渐加重,疼痛难忍。与二术汤、十味挫散、五积散、葛根汤加减等无效,并针刺治疗个半月,亦无疗效。

由于肩背拘急严重,为缓解肌拘急之目的,故转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末(芍药0.6g,甘草0.4g,加附子末0.5g),服2
次。1周间甚为高兴,1个月后能够抓电车吊环,肩背肌拘挛变得柔软,2个半月基本已愈。虽然由于时日的经过,有自然治愈之可能,但服用本方数日间,疼痛速消,肌拘急缓解,应为本方之效果。(《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按:一般的思路是小方子无效,然后合方,或选择药物更多的大方子。“与二术汤、十味挫散、五积散、葛根汤加减等无效”,这些处方都是用药比较多的大方子。

无效后,转为三味药的芍药甘草附子汤而疗效显著,说明方子取效不在于大小,并非越大越好。小方具有单刀直入的优势,对于病势急剧者值得重视。

案中还对芍药甘草附子汤的疗效进行了分析,提到疾病有自然治愈的一面,这是值得点赞的!承认人体自然良能的修复作用,才能客观评价药物疗效。

“但服用本方数日间,疼痛速消,肌拘急缓解,应为本方之效果”,这个认识比较中肯。有几分依据就说几分话,这种治学态度让人信服!

值得一提的是,本案芍药甘草附子汤证并不明显,使用本方

的目的也只是缓解肌拘急。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此处转用到肩背拘急,增附子为加强止痛作用。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芍药甘草附子汤缓急止痛具有普遍性,可以视为缓解肌肉痉挛的专方。

基于这种认识,不妨套用条文的模式,重新界定芍药甘草

附子汤证。“遍身肌肉拘急疼痛,或有功能障碍者,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恰当与否,留于高明者断之。

本文摘自《汉方治验选读》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