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焦山楂,中药名。为山楂的炮制品。山楂为蔷薇科山楂属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ida Bge.var.major
N.E.Br.或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山东、河南、河北、辽宁等地。焦山楂具有消食止泻的功效,主治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中文名称

焦山楂

拉丁文名

Crataegi Fructus

道地产区

山东、河南、河北、辽宁

性味归经

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消食止泻。

主治

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用法用量

9-12g。

禁忌

1、中药配伍禁忌:

(1)忌铁。

(2)服人参时忌用。

2、中西药配伍禁忌:

(1)不宜与磺胺类药合用,山楂含有机酸,可以酸化尿液,容易使磺胺类药物的代谢产物在肾小管酸性尿液中析出结晶,造成尿路损害,产生血尿、结晶尿等。

(2)不宜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合用。

(3)不宜与氢氧化铝、氨茶碱等碱性药合用,可以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从而降低疗效。

(4)可以酸化胃液,提高酸度,使红霉素的单键水解而失去抗菌作用,故不宜与红霉素合用。

(5)碘化钾与山楂同时服用,容易析出游离碘,对胃黏膜造成伤害。

3、饮食禁忌:

(1)忌与鱼虾藻类同食,易中毒。

(2)不宜与猪、牛、羊肝,牛奶,蛋黄等同用,易失效。

(3)不宜与葱、蒜同食,食后可致失眠。

(4)不宜与黄瓜、南瓜、胡萝卜、笋瓜等同食。

注意事项

脾胃虚弱而无积滞者慎用。

化学成分

山楂含黄酮类、三萜皂苷类(熊果酸、齐墩果酸、山楂酸等)、皂苷鞣质、游离酸、脂肪酸、维生素C、无机盐、红色素等。

药理作用

山楂所含脂肪酸能促进脂肪消化,并增加胃消化酶的分泌而促进消化,且对胃肠功能有一定调整作用。其提取物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保护心肌缺血缺氧;并可强心、降血压及抗心律失常;又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其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可能是通过提高血清中高密度胆固醇及其亚组分浓度,增加胆固醇的排泄而实现的。另外,山楂还能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增强免疫、利尿、镇静、收缩子宫、抑菌等。

毒理作用

山楂的聚合黄烷类成分小鼠腹腔和皮下注射的LD 50
分别为130mg/kg、300mg/kg;10%的山楂醇浸膏给雄性大鼠及小鼠服,不久出现镇静作用,30min后死于呼吸衰竭,小鼠的LD 50
为18.5m/kg,大鼠的LD 50 为33.8m/kg;10%的山楂总皂甙亦不会引起兔的溶血作用。

临床应用

鉴别用药

生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山楂炭:山楂不同炮制品所含的总黄酮和有机类成分量差异较大,作用亦各有偏重。生山楂擅长于活血化瘀,消食作用亦强,常用于血瘀闭经,产后瘀阻腹痛,疝气疼痛以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亦用于食积;炒山楂酸味减弱,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善于消食化积,常用于积食停滞,脾虚食滞;焦山楂不仅酸味减弱,并增加了苦味,长于消食止泻,并有抑制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作用,多用于食积腹泻;山楂炭味微苦涩,善入血分,具有化瘀止血收涩之功,偏于止泻、止血,可用于脾虚泄泻,痢疾,胃肠出血。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厚片,干燥。

炮制方法

取净山楂置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取出放凉。

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山楂为圆形片,皱缩不平,直径1-2.5cm,厚0.2-0.4cm。外皮红色,具皱纹,有灰白色小斑点。果肉深黄色至浅棕色。中部横切片具5粒浅黄色果核,但核多脱落而中空。有的片上可见短而细的果梗或花萼残迹。气微清香,味酸、微甜。

饮片性状

焦山楂形如山楂片,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有焦香气。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蔷薇科山楂属植物山里红或山楂。

形态特征

1、山里红:落叶乔木,高可达6m。枝刺长1-2cm,或无刺。单叶互生;叶柄长2-6cm;叶片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稀菱状卵形,长6-12cm,宽5-8cm,有2-4对羽状裂片,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上面有光泽,下面沿叶脉被短柔毛,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伞房花序,直径约4-6cm;萼筒钟状,5齿裂;花冠白色,直径约1.5cm,花瓣5,倒卵形或近圆形;雄蕊约20,花药粉红色;雌蕊1,子房下位,5室,花柱5。梨果近球形,直径可达2.5cm,深红色,有黄白色小斑点,萼片脱落很迟,先端留下一圆形深洼;小核3-5,向外的一面稍具棱,向内两侧面平滑。花期5-6月。果期8-10月。

2、山楂:本种与山里红极为相似,仅果形较小,直径1-1.5cm;叶片亦较小,且分裂较深。

分布区域

1、山里红:华北及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地均有栽培。

2、山楂: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浙江、山东、河南、陕西等地。

道地产区

北山楂主产于河南、山东、河北、辽宁等地,以山东产量大、质佳,多为栽培品。南山楂主产于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均为野生。

生长环境

山楂生于海拔100-1500m的溪边、山谷、林缘或灌木丛中。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