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毛榕根
《中药大辞典》:丛毛榕根
拼音注音
Cónɡ Máo Rónɡ Gēn
别名
铁牛入石、竹叶牛奶仔、小叶钻石风、奶汁草(《福建中草药》)。
出处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为桑科植物丛毛榕 的根 。
生境分布
生于山林阴处。分布贵州、广西、福建、浙江等地。
原形态
落叶灌木。分枝多弯曲,棕色,嫩枝被白色柔毛。叶互生,具短柄;叶片纸质,椭圆形至椭圆状倒披针形,长4~12厘米,宽2~3.5厘米,先端尾尖,中部以下逐渐收缩而变狭。基部圆形至楔形,边缘微呈波状,或近于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具短毛,羽状脉在近边缘处相结,网脉明显。隐头花序腋生。隐花果成熟时棕红色,倒卵形,长约1.2厘米,被短粗毛。
性味
《福建中草药》:”甘微辛,温。”
功能主治
祛风,健脾,利湿。治风湿痹痛,劳倦乏力,消化不良,白带。
①《贵州民间药物》:”镇惊,祛风。治急惊风,用根半斤,煎水熏洗,以汗出为度。”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补肾亏,强筋骨。”
③《福建中草药》:”祛风行气,健脾利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或炖肉。外用:煎水熏洗。
复方
①治关节风湿痛:丛毛榕干根二至三两,酒、水域加猪脚同炖服。
②治劳倦乏力:丛毛榕干根一两,水煎或加墨鱼一只同炖服。
③治消化不良:丛毛榕干根一至二两;水煎服。
④治白带:丛毛榕干根一至二两,水煎服。
⑤治痈疽溃疡不易收口:丛毛榕干根四两,或加羊肉同煮服。(选方出《福建中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丛毛榕根
拼音注音
Cónɡ Máo Rónɡ Gēn
别名
母猪精、铁牛入石、小叶钻石风
出处
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小果榕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gasparriniana Miq.var.viri-descens(Levl.et
Vent.)Corner[F.comata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节段或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700m的山地、丘陵、林下阴湿处或山谷、溪边、田野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原形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分枝多弯曲,棕色,嫩技被白色柔毛,全株具乳汁。叶互生;叶柄长2-5mm;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达5mm;叶片纸质,宽技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
4-12cm,宽2-2.5cm,先端急尖或短尾状,基部圆钝至楔形,边缘呈波状或近全缘,表面深绿色,具细而紧贴的毛,背面淡绿色,密被白色柔毛;基出侧脉稍发达,羽状脉在近边缘处相结;网脉明显。隐头花序单生或成对腋生,球形或扁球形,被短柔毛,顶部具凸头,基部有时急缩成短柄状,成熟时近无梗,基部苞片3,甚短而宿存雄花、瘿花生于同一花序托内,雄花花被片4,被毛,雄蕊2;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内,无梗,花被片4,花往无毛,柱头2裂。花序托(榕果)成熟时呈棕红色;瘦果光滑。花期9月至翌年4月,果期5-9月。
性味
甘;微辛;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健脾;利湿;。主风湿痹痛;急惊风;劳倦乏力;消化不良;脾虚带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120g。外用:适量,煎水洗。
各家论述
1.《贵州民间药物》:镇惊,祛风。治急惊风,用根半斤,煎水熏洗,以汗出为度。
2.《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补肾亏,强筋骨。
3.《福建中草药》:祛风行气,健脾利湿。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