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凤眼果壳

拼音注音

Fènɡ Yǎn Guǒ Ké

英文名

风眼果荚(《岭南采药录》),苹婆壳(《广东中药》Ⅱ)。

出处

《广东中药》Ⅱ

来源

为梧桐科植物苹婆果壳 。秋季采集成熟果实,剥取外壳,晒干。

生境分布

产于广东等地。

原形态

形态详”凤眼果”条。

性状

干燥果壳鲜时呈猩红色,干时为棕褐色,长4~6厘米,宽3~5厘米,厚约2毫米。表面皱缩不平,有纵沟,内部为赤褐色。质坚韧。

性味

《广东中药》Ⅱ:”平,淡。”

功能主治

《广东中药》Ⅱ:”研末外敷治烂耳,煅灰冲酒饮治小肠疝气,煎水洗痔疮。”

复方

治血痢:凤眼果壳,和蜜枣、陈皮煎汤服。(《岭南采药录》)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凤眼果壳

拼音注音

Fènɡ Yǎn Guǒ Ké

别名

凤眼果荚、苹婆壳。

英文名

Pericarp of Common sterculia

出处

出自《广东中药》Ⅱ。

来源

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苹婆Sterculia nobilis Smith的果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rculia nobilis Smith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成熟的果实,剥取外壳,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内或灌丛中,亦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神圣、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原形态

苹婆
乔木,高达10m。树皮黑褐色,小枝幼时略被星状毛。叶互生;叶柄长2-3.5cm;叶片薄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长8-25cm,宽5-15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圆或钝,两面均无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披散,长达20cm,有短柔毛;花单性,无花冠;花萼淡红色,钟状,外面被短柔毛,5裂,裂片条状披针形,先端渐尖且向内曲,在先端互相粘合,与钟状萼筒等长;雄花较多,雌雄蕊柄弯曲,无毛,花药黄色;雌花较少,略大,子房圆球形,有5条沟纹,密被毛,花柱弯曲,柱头5浅裂。蓇葖鲜红色,厚革质,长圆状卵形,长约5cm,宽约2-3cm,先端有喙,每果内有种子1-4颗。种子椭圆形或长圆形,黑褐色,直径约1.5cm。花期4-5月,但少数植株在10-11月常可第2次开花。

性状

性状鉴别 果壳呈长圆状卵形,或瓢状,顶端有喙。长约5cm,宽2-3cm,外表暗红棕色。厚革质,气微,味淡。

归经

小肠经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活血行气。主血痢;小肠疝气;痔疮;中耳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

《广东中药》Ⅱ:研末外敷治烂耳,煅灰冲酒饮治小肠疝气,煎水洗痔疮。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