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佛手花

拼音注音

Fó Shǒu Huā

别名

佛柑花(《四川中药志》)。

出处

《随息居饮食谱》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佛手花朵花蕾 。于早晨日出前疏花时采收,或拾取落花,晒干或炕干。

生境分布

主产四川、浙江。此外,云南、广东等地亦产。

性状

干燥花朵,长约1.5厘米,花柄短,约2~5毫米;花萼杯状,或略呈五角形,略有皱纹;花瓣5,长披针形,长1~1.2厘米,宽3~5毫米,两边向内卷曲,外表淡棕黄色,有棕褐色麻点;雄蕊多数,黄白色,长0.8~1厘米,着生于花盘周围;子房上部狭尖,体轻,质脆。气香,味微苦。以朵大、完整、香气浓厚者为佳。

功能主治

《药材资料汇编》:”平肝胃气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佛手花

拼音注音

Fó Shǒu Huā

别名

佛柑花。

英文名

Flowr of Fleshfingered Citron

出处

出自《随息居饮食谱》。

来源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 L.var. sarcodactylis (Noot.)Swingle的花朵和花蕾。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trus medica L.var. sarcodactylis (Noot.)Swingle

采收和储藏:4-5月早晨日出前疏花时采摘,或拾取落花,晒干或炕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热带、亚热带。

资源分布:我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

原形态

佛手柑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老枝灰绿色,幼枝略带紫红色,有短而硬的刺。单叶互生;叶柄短,长3-6mm,无翼叶,无关节;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5-16cm,宽2.5-7cm,先端钝,有时微凹,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有浅波状钝锯齿。花单生,簇生或为总状花序;花萼杯状,5浅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内面白色,外面紫色;雄蕊多数;于房椭圆形,上部窄尖。柑果卵形或长圆形,先端分裂如拳状,或张开似指尖,其裂数代表心皮数,表面橙黄色,粗糙,果肉淡黄色。种子数颗,卵形,先端尖,有时不完全发育。花期4-5月,果熟期10-12月。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长约1.5cm,呈淡棕黄色,基部带有短花梗;花萼杯状,略有皱纹;药瓣四枚,呈线状矩圆形,外表可见众多的凹窝,质厚,二边向内卷曲;雄蕊多数,着生于花盘的周围;子房上部较尖。气微、味微苦。

归经

肝;胃经

性味

微苦;微温

功能主治

疏肝理气;和胃快隔。主肝胃气痛;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各家论述

《药材资料汇编》:平肝胃气痛。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