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Gāo Shān Zǐ Wǎn

英文名

root of Alpine Aster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高山紫菀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ter alpinus L.[A。 pulchellus Willd]

采收和储藏:7-8月采收全草,切段,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高山草坡及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新疆等地。

原形态

高山紫菀
多年生草本,高10-35cm。根茎粗壮,有丛生的茎和莲座状叶丛。茎直立,不分枝,基部被枯叶残片,被密或疏毛,下部有密集的叶残片,被密或疏毛,下部有密集的叶。下部叶匙状或线状长圆形,长1-10cm,宽0.4-1.5cm,先端圆形稍尖,基部渐狭成具翅的柄,全缘;中部叶长或稍有腺点;中脉及三出脉在下面稍凸起。头状花序在茎端单生。总苞半于形;总苞片2-3层,外层全部草质,内层边缘膜质,边缘常紫红色,被密或疏柔毛。舌状花35-40个,舌片紫色、蓝色或浅红色;管状花花冠黄色,裂片长约1mm;花柱附片长0.5-0.6mm。冠毛白色,另有少数在外的极短的糙毛。瘦果长圆形,基部较狭,褐色,被密绢毛。花期6-8月,果期7-9月。

化学成分

根含脂肪酸(fatty acid)[1],毛叶酯(lachnl-phyllum
ester)[2]。地上部分含6α-当归酰氧基-1-氧代-2,3-二氢西洋红素(6α-angeloyoxy-1-oxo-2,3-dihydrosalviarin),6β-羟基-7,8-去氢三楔旱地菊素A(6β-hydroxy-7,8-dehydrobacchotrcuneatin
A)[3]。

性味

味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风热头痛;结膜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有清热解毒、止咳之功效。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