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肾子草

拼音注音

Shèn Zǐ Cǎo

别名

灯笼草(《贵州民间药物》)。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为玄参科植物波斯婆婆纳全草 。夏季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路边、荒野。分布华东以至西南各地。

原形态

波斯婆婆纳,又名:波斯水苦荬。

二年生草本。全体被白色柔毛。茎自基部分枝,下部偃伏地面,斜上,高15~45厘米,质柔软。基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卵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宽约1~2厘米,边缘具租钝锯齿,基部圆形;无柄或上部叶有短柄。花单生于苞腋,苞片呈叶状;花柄长1.5~2.5厘米,远超出苞片之外;花萼4裂,裂片狭卵形,长6~8毫米;花冠淡蓝色,具放射状深蓝色条纹;雄蕊2;子房上位,柱头头状。蒴果2深裂,状如倒扁心形,宽大于长,具网纹。种子舟形或长圆形,腹面凹入,有皱纹。花期3~4月。

性味

《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辛苦咸。”

功能主治

①《贵州民间药物》:”解热毒,治肾虚,疗风湿。”

②《贵州草药》:”截疟。”

复方

①治肾虚腰痛:灯笼草一两。炖肉吃。

②治疥疮:灯笼草煎水洗。

③治风湿疼痛:灯笼草一两。煮酒温服。

④治久疟:灯笼草一两,臭常山一钱。煎水服。

⑤治小儿阴囊肿大:灯笼草三两。煎水熏洗患处。(选方出《贵州民间药物》)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肾子草

拼音注音

Shèn Zǐ Cǎo

别名

灯笼草、灯笼婆婆纳

英文名

Herb of Iran Speedwell

出处

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阿拉伯婆婆纳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ronica persica Poir.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路边及荒野杂草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华中及新疆、贵州、云南、西藏东部。

原形态

阿拉伯婆婆纳
二年生草本,高10-50cm。茎铺散多分枝,密生两列多细或圆形,长0.6-2cm,宽0.5-1.8cm,先端钝圆,基部浅心形,平截或浑圆,边缘具钝齿,两面疏生柔毛。总状花序;苞片互生,与叶同形且几等大;花梗长于苞片;花萼4裂,裂片卵状披针形,有睫毛,三出脉;花冠蓝色、紫色或蓝紫色,长4-6mm,喉部疏被毛;雄蕊2,短于花冠,子房上位,柱头头状。蒴果肾形,宽大于长,被腺毛,被腺毛,成熟后几无毛,网脉明显,凹口角度超过90°,宿存的花柱长约2.5mm,超出凹口。种子背面具深横纹,长约1.6mm。花期3-5月。

化学成分

全草含桃叶珊瑚甙(aucubin),梓醇,婆婆纳甙(veronicoside),毛子草甙(amphicoside),梓果甙(catal-
poside),3-羟基梓果甙(verproside),6-O-藜芦酰梓醇(6-O-vera-troylcatalpol)[1],4-甲氧基高山黄芩素O-
D-葡萄糖甙(4-methoxyscutellarein-7-O-D-glucoside),6-羟基木犀草素-7-O-D-
葡萄糖粮甙(6-hydroxyluteolin-7-O-D-
glucoside),大波斯菊甙(cosmosiin)和木犀草素-7-O-diglucoside),大波斯菊甙(cosmosiin)和木犀草素-7-O-吡喃葡萄糖甙(cynaroside)[2]。此外,尚含生物碱(alkaloid)[3]。

药理作用

1.抗癌作用 阿拉伯婆婆纳地上部分甲醇提取物,在50μg/ml浓度时,对人表皮样瘤KB(鼻咽)癌细胞有明显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为45.3%[1]。

2.其他作用 从本植物分离得到一种环烯醚萜甙——桃叶珊瑚甙(Ⅰ),水解桃叶珊瑚甙β-
葡萄糖甙得桃叶珊瑚甙元(aucubigenin,Ⅱ)。Ⅰ和Ⅱ对稻和白三叶草秧苗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浓度分别为1×10-4mol/L和6×10-3mol/L。Ⅱ对莴苣和大马唐秧苗的抑制作用比葡萄糖甙更强。Ⅰ对莴苣种子发芽无抑制作用,而Ⅱ则有抑制作用。Ⅱ的抗微生物作用也比Ⅰ强。Ⅱ的半缩醛结构与其抗微生物作用和对植物的抑制作用有关[2]。

性味

味辛;苦;咸;性平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壮腰;截疟。主风湿痹痛;肾虚腰痛;外疟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各家论述

1.《贵州民间药物》:解热毒,治肾虚,疗风湿。

2.《贵州草药》:截疟。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