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灵参
拼音注音
Wū Línɡ Shēn
别名
乌苓参、雷震子、乌丽参、鸡(土从)蛋、地炭棍、鸡茯苓
出处
本品未见本草记载。清代《灌县志》称:“乌苓参,其苗出土易长,根延数丈,结实虚悬空窟中,当雷震时必转动,故谓之雷震子。圆而黑,其内色白。能益气。”所述形态、生长习性及功效,与现今四川、云南习用之乌灵参相符,系子囊真菌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s (Kl.) Sacc. 在白蚁菌圃腔中的菌核。
来源
药材基源:为炭角菌科真菌黑柄炭角菌的菌核。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Xylaria nigriper(Kl.)Sacc.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挖出地下菌核后,洗去污物和砂粒,风干后备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温暖山坡土层较深处或河堤土坡上土栖白蚁遗弃的菌圃腔内。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台湾、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态
菌丝体白色,直径8-14μm,交织成网状,密布于废弃的黑翅土白蚁菌圃腔内。成熟时,部分菌丝集结形成菌核。菌核球形、椭圆球形或卵形,故有“鸡(土从)蛋”之称。外表褐色或黑色,直径1.5-8cm,与菌丝连接处有圆形凹窝,菌核长成后逐渐与菌丝脱离联系,呈“肚脐”状。菌核内部白色,肉质绵软,有类似鸡(土从)菌的香气。味甘甜。菌核上端有柄悬着于白蚁穴上壁,并与假根相连。假根圆柱形或扁圆柱形,直径2-3mm,外表黑色,内部白色,常有分枝,曲折蔓延生长于泥土中。其上与子座柄部相连,子座散生或群生于地面,多单枝,偶有从柄部分枝者,呈圆往形,连柄高4-18cm,柄长1-6cm,直径2-5mm,外表黑色,内部灰白色,中心黑色。子座棍棒状,长3-12cm,直径2.5-7mm,中部稍粗,顶端圆钝,初生时灰白色,后变为褐色,外表有疣状突起的子囊盖,子囊壳椭圆形,埋于子座外层,子囊盖外突,疣状孔口黑色,子囊孢子众多,类球形,熟时黑褐色,侧丝单根或分枝。
性状
1.性状鉴别
菌核球形、椭圆形或卵形,偶呈扁块状,长4-10cm,直径1-7cm,表面黑褐色或黑色,略具光泽,密布不规则细皱纹。一端有圆形凹窝,呈“肚脐”状,另端有突起的蒂迹,其顶端常裂开似鸟嘴状。体较坚实,不易破碎,断碎面不平坦,白色或黄白色,质细腻,稍带软性。偶有皮纹粗糙,体轻质松泡或枯空者。气特异,味甘。
以皮纹细、体结实、入水下沉、内部色白,俗称“细花货”者为佳;皮纹较粗、体较轻、入水半沉,俗称“二花货”者次之;皮纹粗糙、体轻泡、入水不沉、肉色棕黄,俗称“大花货”者更次。
2.显微鉴别
菌核横切面:外侧为拟厚壁组织,菌丝细胞多列,排列紧密,细胞呈类圆形或多角形,壁较厚。内侧为拟薄壁细胞,菌丝细胞排列疏松,间隙大,细胞呈不规则形,壁薄。
化学成分
含多糖,蛋白质,及铁、锰、锡等微量元素。
归经
心;肝;胃;膀胱经
性味
甘;平;无毒
注意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孕妇忌用。”
功能主治
安神;止血;降血压。主失眠;心悸;吐血;衄血;高血压病;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研末,麻油调敷。
复方
本品因色乌黑、具有人参样补气作用而功效灵验得名。民间传说此物系鸡纵菌窝内的蛋状菌核,故名鸡纵蛋。《灌县志》:“结实虚悬空窟中,当雷震时必转动,故谓之雷震子。”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