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滞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食滞证,中医病证名。是由于暴饮暴食、饮食过多,或因饮食物不能被正常消化,积存留滞于胃肠,导致脾胃升降失常的病证。常见于腹痛等疾病中。西医学的消化不良、厌食症、吸收不良综合征等疾病中可见本证。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中医科、脾胃病科
相关疾病
腹痛、消化不良、厌食症、吸收不良综合征
症状详情
常见病
腹痛
症见脘腹胀痛,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厌食,痛而欲泻,泻后痛减,粪便腐臭,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多有伤食史。治宜消食导滞,方用枳实导滞丸。
病因
病因
本证多因食滞肠胃,运化失司,胃失和降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胃脘胀满疼痛、嗳气味酸腐而臭、反酸,或吐不消化食物,吐后或矢气后胃脘胀痛减轻;或腹痛肠鸣、泻下粪便恶臭如坏鸡蛋,泻后腹痛减轻。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症情分析
食积而胃气不降,胃气独厚,则胃脘胀满疼痛、嗳气味酸腐而臭、反酸,或吐不消化食物;气行则轻吐后或矢气后胃脘胀痛减轻。食积而腑气不通,肠不分清浊、不传化物,则腹痛肠鸣、泻下粪便恶臭如坏鸡蛋,泻后腹痛减轻。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为食积胃气厚重之象。
治疗
治法
消食导滞
方药
保和丸。
常用中药
焦山楂、焦神曲、鸡内金、莱菔子。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