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济总录》卷四十七:参桂汤

处方

人参3分,桂(去粗皮)3分,泽泻3分,甘草(炙,锉)3分,陈橘皮(汤去白,炒)2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炒)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胃反,呕吐不止,妨碍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加生姜1枣大(拍破),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日3-5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不知医必要》卷三:参桂汤

处方

高丽参(去芦,米炒)1钱5分,萸肉1钱5分,淮山(炒)2钱,茯苓2钱,菟丝饼3钱,肉桂(去皮,另炖)4分。

功能主治

误服或久服寒药而遗泄者。

摘录

《不知医必要》卷三

参归汤

《嵩崖尊生》卷十四:参归汤

处方

人参 当归 麦冬 熟地各6克 肉桂12克 白芍3克 生地2.4克 竹叶10片

功能主治

主产后气血不足,手足拘挛疼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嵩崖尊生》卷十四

《竹林女科证治》卷三:参归汤

处方

川芎 当归 人参各3克 干姜 肉桂各1.5克

功能主治

主产后血晕。

汗多,加黄耆。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竹林女科证治》卷三

《叶氏女科》卷三:参归汤

处方

川芎1钱,当归1钱,人参1钱,干姜5分,肉桂5分。

功能主治

临产失血过多,虚热太甚,目暗神昏,手足厥冷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若汗多,加黄耆。

摘录

《叶氏女科》卷三

《石室秘录》卷六:参归汤

处方

人参2两,当归2两,荆芥1钱。

功能主治

产后下利厥逆,躁不得卧,或厥不得止。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石室秘录》卷六

《万氏家抄方》卷六:参归汤

别名

参归化毒汤

处方

黄耆、人参、当归、牛蒡子、甘草。

功能主治

痘疹虚弱不靥。

用法用量

参归化毒汤(《片玉痘疹》卷十)。

摘录

《万氏家抄方》卷六

《万氏家抄方》卷六:参归汤

处方

当归7分,人参7分,黄耆7分,白术7分,甘草3分,川芎7分,陈皮3分,茯苓7分。

功能主治

痘疮气血俱虚4-5日稠密,根窠不红,顶陷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发难起,临服加酒1栗壳;无光泽,加荔枝1枚;小便赤,加茯苓、滑石;身表大热不退,必生痈毒,加连翘、丹皮、生地、柴胡、黄芩、鼠粘子;腹胀,加厚朴、陈皮、木香;腹痛,加木香;吐涎沫,加制半夏;喉痛、加桔梗、大力子、连翘;不收靥,加芍药、木通。

摘录

《万氏家抄方》卷六

《痘疹仁端录》卷十一:参归汤

处方

人参7钱,归身7钱,酒芍3钱。

功能主治

婴儿未满1岁出痘,血气不足,疮不肥满。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与乳母共服。

泻,加诃子;渴甚,加参;痰,加白术、陈皮;疮白,盗汗,加酒耆、酒芍。

摘录

《痘疹仁端录》卷十一

《兰室秘藏》卷下:参归汤

处方

黄耆7分,甘草5分,生地黄5分,柴胡4分,草豆蔻仁4分,升麻4分,当归身3分,熟地黄2分,人参2分,益智仁少许,红花少许。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都作1服。

功能主治

气血不足。

用法用量

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远服。

摘录

《兰室秘藏》卷下

《胎产心法》卷下:参归汤

处方

当归(酒洗),炮姜1钱,人参8分,白芍(炒)8分,川芎8分,炙草8分。

功能主治

产后阴阳不和,乍寒乍热。

用法用量

方中当归用量原缺。

摘录

《胎产心法》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