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承扶 Chéngfú,出《 针灸甲乙经
》。别名:肉郄,阴关,皮部。名解:“承”,承担、承托也。“扶”,扶助也。承扶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外散。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下行的地部经水和经水中夹带的脾土微粒,由于膀胱经经水在上、次、中、
下髎穴
四穴处大部分流落于地之地部,至本穴后气血物质实已变为经水与脾土微粒的混合物。气血物质在本穴的变化为吸热气化,水湿气化上行于天部,脾土微粒则固化于穴周,固化的脾土物质质干坚硬,能很好地承托并阻止随膀胱经经水流失的脾土,故名“承扶穴”。

经属

属于 足太阳膀胱经 。

定位与取法

定位:位于臀部横纹线的中央下方。(imgs/20200607152006_57054.gif)。

取法:俯卧,臀下横纹正中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坐骨神经、内收大肌。有与坐骨神经并行的动、静脉。分布着股后皮神经,深层正当坐骨神经。皮肤厚,由股后皮神经的臀下皮神经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阔筋膜。在半腱肌和股二头肌之间,或穿经股二头肌长头刺入坐骨神经干。坐骨神经由梨状肌下孔离开骨盆,出现在臀大肌的深面,位于出入骨盆结构的最外侧。该神经在臀区和股后区的体表投影在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之间连线中点稍外侧,和股骨内、外侧髁之间连线中点,以上三点的连线上。

作用与主治

作用: 通便 消痔、 舒筋活络

主治:腰腿部疾患:如 腰腿疼痛 ,下肢 痿痹 , 痔疮出血 , 小便不利 , 大便秘结 ,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
腰腿痛 ,现代又多用承扶穴治疗腰背 神经痛 , 坐骨神经痛 , 小儿麻痹后遗症 ,腰部疼痛,骶部疼痛,臀部疼痛,股部疼痛,大便难,下肢麻痹或 瘫痪
,腰骶神经根炎,下肢瘫痪, 便秘 , 痔疮 ,尿潴留,臀部炎症等。

配伍

1、配 秩边穴 、 承山穴 治便秘。

2、配 环跳穴 、 悬钟穴 治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3、配 委中穴 治腰骶疼痛

刺灸法

刺法:直刺1~2寸。

灸法:艾炷灸或温 针灸 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按摩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向上按摩承扶穴,每次左右(或双侧同时)各按摩1~3分钟。可缓解腰腿痛、下肢瘫痪、痔疮、生殖器官疼痛等症。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痔、篡痛, 飞扬 、 委中 及承扶主之。腰嵴尻臀股阴寒大痛,虚则血动,实则热痛,痔篡痛,尻睢中肿,大便直出,承扶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小便不利。

《 针灸大成 》:久痔尻臀肿。

《太平圣惠方》:五种痔疾,泻鲜血,尻睢中肿,大便难,小便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