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承泣 Chéngqì,出《 针灸甲乙经 》。别名鼷穴、面窌,面髎,目下,谿穴,鼠穴。承,有受义。《 针灸
甲乙经》有:“目不明,泪出。”《尔雅·释言》:“泣,泪也”。此穴在目下,当悲泣泪下,此穴处首先受之,故名承泣。

经属

属 足阳明胃经 。为阳蹻脉、 任脉 、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取法:食指和中指伸直并拢,中指贴于鼻侧,食指指尖位于下眼眶边缘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下睑板肌、下斜肌、下直肌。有眶下动、静脉的分支及眼动、静脉的分支。分布着眶下神经分支、动眼神经下支及面神经肌支。皮肤由上颌神经的眶下神经分布。针穿皮肤、皮下组织以后,可经下睑板肌入眶内的下斜肌和下直肌。前肌为平滑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后二肌是横纹肌,为动眼神经下支支配。

作用与主治

作用: 散风清热 , 明目 止泪

主治:眼睑动, 目赤肿痛 , 近视 ,远视,散光,青光眼, 白内障 , 夜盲 ,口眼斜, 迎风流泪 , 头痛眩晕 ,急慢性 角膜炎 ,急、慢性 结膜炎
,翼状胬肉,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眶下 神经痛 ,面肌痉挛, 面神经麻痹 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左手推动眼球向上固定,右手持针沿眶下缘缓慢刺入,不宜提插、捻转 ,以防刺 破血
管引起血肿。出针时要迅速按压针孔,以防出血。

灸法:禁灸。

按摩 :用食指指腹揉承泣1~3分钟,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预防黑眼圈。

配伍

1、配 风池穴 、 睛明穴 治 目赤 肿痛。

2、配 合谷穴 、 攒竹穴 治口眼斜。

3、配 太冲穴 、 攒竹 穴、 鱼腰穴 治迎风流泪。

4、配 足三里穴 、 合谷 穴、攒竹穴、 风池 穴治眼胞睑外翻及 口眼歪斜 。

5、配 太阳穴 治目赫肿痛。

6、配 阳白穴 治口眼歪斜。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目不明,泪出,目眩瞀,瞳子痒,远视,昏夜无见,目动与项口参相引,僻口不能言,刺承泣。

《 针灸大成 》:主目冷泪出,上观,瞳子痒,远视,昏夜无见,目动与项口参相引,口眼斜,口不能言,面叶叶牵动,眼赤痛, 耳鸣耳聋 。

《 备急千金要方 》:目动,与项口参相引。

《备急千金要方》:目不明,泪出,目眩瞢,瞳子痒,远视,昏夜无见,目动,与项口参相引。僻口不能言。

《 外台秘要 》:禁不宜灸,无问多少,三日以后眼下大如拳,息肉长桃许大,至三十日即定,百日都不见物,或如升大。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禁不宜针,针之令人目乌色,可灸三壮,炷如 大麦 ,忌如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