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会阴 Huìyīn,出《 针灸甲乙经 》。别名下阴别(《 黄帝内经 素问 ·气府论》),屏翳(《 针灸 甲乙经》),平翳(《 医宗金鉴 》), 金门 (《
备急千金要方 》),神田(《 圣济总录 》),海底(《针方六集·神照集》),下极(《 类经图翼 》)。此穴在会阴之部,故名会阴。

穴位经属

属 任脉 ,是任脉之别络;冲脉、 督脉 、任脉之交会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取法:仰卧屈膝,在会阴部,取两阴连线的中点即是。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会阴中心腱。浅层布有骨后皮神经会阴支,阴部神经的分支和阴部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作用与主治

作用:醒神 镇惊 、通调二阴

主治:二阴疾患:如 癫狂 , 惊痫 , 遗精 , 阳痿 , 月经不调 ,小便难, 遗尿 , 阴痒 ,阴挺,阴部汗湿,阴门肿痛, 大便秘结 , 小便不利
,阴痛,痔疾,昏迷, 脱肛 , 带下 , 便秘 , 疝气 ,现代又用会阴穴治疗溺水窒息, 前列腺炎 , 子宫脱垂 , 阴道炎 ,阴部 湿疹 , 尿道炎 ,
痔疮 , 闭经 ,产后昏迷不醒 , 睾丸炎 ,阴囊炎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寸,局部胀痛,可扩散至前、后阴。孕妇慎用。

灸法: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 :用中指指腹揉按会阴穴1~3分钟,有酸胀感为宜。可调理男性生殖器官疾病。

穴位配伍

配 承山穴 、 委中穴 治痔疾。

配 鱼际穴 治阴汗如水流。

配 中极穴 穴、 肩井穴 治 难产 , 胞衣不下 ,宫缩无力,产门不开等。

配 太渊穴 、 消泺穴 、 照海穴 治痹证。

配 三阴交穴 治产后暴卒。

配 气海穴 、 归来穴 治阴挺。

配 水沟穴 、素髂穴治溺水窒息。

配 蠡沟穴 治阴痒。

配 肾俞穴 治遗精。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

《针灸甲乙经》:小便难,窍中热,实则腹皮痛,虚则痒瘙,会阴主之。痔,会阴主之。凡痔与阴相通者死,阴中诸病,前后相引痛,不得大小便,皆主之。身肿,皮肤不可近衣,淫泺苛获,久则不仁,屏翳主之。男子阴端寒,上冲心佷佷,会阴主之。女子血不通,会阴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小便难,窍中热,皮疼痛,谷道瘙痒,久痔相通者死。阴中诸病前后相引痛,不得大小便,女子经不通,男子阴端寒,冲心佷佷。

《 针灸资生经 》:产后暴卒,灸会阴、 三阴交 。

《 针灸聚英 》:卒死者,针一寸,补之。溺死者,令人倒驮出水,针补,尿屎出则活,余不可针。

《普济方》:女子经不通,男子阴端寒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