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角孙 JIǎosūn,出《 灵枢 ·寒热病》。角即角隅,孙指孙络,此穴在颞颥部,相当于耳上角对应处,布有孙络,故名角孙。

经属

属 手少阳三焦经 ,是手少阳三焦经与 足少阳胆经 、 手阳明大肠经 的交会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头部,折耳郭向前,当 耳尖 直上入发际处。

取法:在头部,将耳郭折叠向前,找到耳尖,耳尖直上入发际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有颞浅动、静脉的分支及耳颞神经的分支。皮肤由下颌神经的耳颞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内除上述神经外,还有颞浅动、静脉,无深筋膜。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由颞神经支支配的耳上肌(皮肌),继经颞筋膜入颞肌,直抵骨膜。颞肌属咀嚼肌,由颞深前、后神经支配。

作用与主治

作用: 清热消肿 , 散风止痛

主治:口齿、耳 目疾 患等:如 齿龈 肿痛,耳肿痛,目痛, 目翳 ,颊肿,齿痛,项强,耳部肿痛, 目赤肿痛
,唇燥,唇吻强, 头痛 ,耳部红肿,现代又多用角孙穴治疗 腮腺炎 ,视神经炎,视网膜出血, 偏头痛 , 牙龈炎 ,眼疾目痛,头痛等。

刺灸法

刺法:平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耳周。

灸法: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 :用拇指指腹揉按角孙穴,每次1~3分钟,对 白内障 、 目生翳膜 、齿龈肿痛等疾病疗效明显。

配伍

配 小海穴 治牙龈痛。

配 翳风穴 、 耳门穴 、 风池穴 治耳痛。

配 风池 穴、 太阳穴 、 肝俞穴 、 膈俞穴 治视神经炎、视网膜出血。

配 率谷穴 、 太阳 穴治偏头痛。

配 曲池穴 、 合谷穴 治 痄腮 。

配 攒竹穴 、 睛明穴 治 目赤 肿痛。

配 听宫穴 、 翳风 穴治耳部肿痛。

配 颊车穴 、 下关穴 、 合谷 穴治 牙痛 。

配太阳穴、 头维穴 、 太冲穴 治偏头痛。

文献摘要

《 针灸甲乙经 》:手、足少阳,手阳明之会。

《 针灸 甲乙经》:齿牙不可嚼,龈肿,角孙主之。

《 备急千金要方 》:角孙主颈颔柱满。

《备急千金要方》:角孙、 颊车 ,主牙齿不能嚼。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目生肤翳,齿龈肿。

《 针灸大成 》:主目生肤翳,齿龈肿,唇吻强,齿牙不能嚼物, 龋齿 ,头项强。

《针灸大成》:龈痛,角孙、 小海 。

《 医宗金鉴 》:主治目中生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