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巨髎 Jù1iáo,出《 针灸甲乙经 》。巨,有大义。髎,有深孔之义。此穴在上颌与颧骨交接处的巨大缝隙处,故名巨髎。

经属

属 足阳明胃经 。为阳蹻脉、足阳明胃经之交会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取法:直视前方,沿瞳孔直下垂直线向下,与鼻翼下缘水平线交点凹陷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提上唇肌、提口角肌。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之分支。分布着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皮肤由上颌神经的眶下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内弹性纤维连于皮肤的真皮层,并与表情肌的肌质相交织。针由皮肤、皮下组织,在面动脉及面前静脉的外侧,深进提上唇肌和提口角肌。该二肌由面神经颊支支配。

作用与主治

作用:清热熄风, 明目退翳

主治:口眼斜,眼睑瞤动, 目赤 痛, 目翳 , 青盲 , 角膜炎 ,视神经萎缩,颊肿痛, 鼻塞 , 鼻衄 , 鼻炎 ,齿痛,唇颊部炎症,面痛,面瘫
, 三叉神经痛 等。

刺灸法

刺法:斜刺或平刺0.3~0.5寸。

灸法:温 针灸 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 :以两手拇指指腹点按巨髎3~5分钟,可纠正口眼斜。

配伍

1、配 素髎穴 、和髎穴治 过敏性鼻炎 。

2、配 天窗穴 治颊肿。

3、配 地仓穴 、 颊车穴 、 合谷穴 治口。

4、配 合谷 穴、 下关穴 、 内庭穴 治疗 牙痛 、三叉 神经痛 。

5、配合谷穴、 风池穴 、 阳白穴 、 颊车 穴治口眼喎斜。

6、配合谷穴治齿痛。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面目恶风寒,颊肿臃痛,招摇视瞻,瘈疭口僻。

《 针灸大成 》:主瘛疭,唇颊肿痛,口僻,目障无见,远视恍恍,淫肤白膜,翳覆瞳子,面风,鼻肿臃痛,招摇视瞻, 脚气 膝肿。

《 类经图翼 》:瘛疭,唇颊肿痛,口,目障,青盲无见,远视恍恍,面风鼻颊肿,脚气,膝胫肿痛。

《 针灸资生经 》:颊肿痛,巨髎, 天窗 。

居髎穴

穴位图

穴位 名

居髎 Jūliáo,出《 针灸甲乙经 》。居即居处,髎即骨隙,此穴居髋部陷处,故名居髎。

经属

属 足少阳胆经 。是足少阳胆经、阳蹻脉的交会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髋部,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取法:髂前上棘是侧腹隆起的骨性标志,股骨大转子是髋部最隆起处,二者连线中点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阔筋膜张肌、臀中肌。有旋髂浅动、静脉分支及旋股外侧动、静脉升支。当股外侧皮神经分布处。皮肤由股外侧皮神经分布。阔筋膜张肌以短腱起于髂前上棘,约在股骨中上三分之一处移行于髂胫束,束的下端止于胫骨外髁,该被阔筋膜包裹。阔筋膜张肌和臀中肌均由臀上神经和血管支配与供应。

作用与主治

作用: 舒筋活络 , 益肾 强腰。

主治:腰腿、下肢等疾患:如 腰痛 引腹, 肩痛 引胸,臂重不举, 瘫痪 痿弱, 疝气 ,脚腿诸疾,腰痛,下肢 痿痹
,瘫痪,现代又多用居髎穴治疗髋关节功能障碍,下肢瘫痪, 膀胱炎 , 子宫 内膜炎,腰腿痹痛, 月经不调 , 带下
, 坐骨神经痛 , 阑尾炎 , 胃痛 ,下 腹痛 , 睾丸炎 , 肾炎 ,白带多,腿痛,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诸疾患等。

配伍

1、配 环跳穴 、 肾俞穴 、 委中穴 治腰腿痹痛。

2、配 环跳 穴、 阳陵泉穴 、 委中 穴、 悬钟穴 、 昆仑穴 治腰腿痹痛、下肢瘫痪

3、配 大敦穴 , 中极穴 治疝气。

4、配环跳穴、委中穴治腿 风湿痛 。

刺灸法

刺法:直刺1~1.5寸,局部有胀重感。结核病、溃疡病患者及孕妇禁用。

灸法:艾炷灸或温 针灸 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按摩 :两手拇指自上向下摩动居醪穴,每次左右各按摩1~3分钟,可治腰腿痹痛、瘫痪等症。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阳蹻、足少阳之会。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腰引少腹痛,肩引胸臂挛急,手臂不得举而至肩。

《 类经图翼 》:主治肩引胸臂挛急不得举,腰引小腹痛。

《玉龙赋》:腿风湿痛,居髎兼环跳与委中。